互联网公司急速扩张似乎总会留下一地鸡毛,岁末年初,又多了一个故事——OYO酒店与酒店主的一笔烂账。
“TR(培训相关)部门,3月份(可能提前到2月)完成全部裁员;AH(楼层服务)减少,AM(大堂助理)大幅度裁人,绩效为D的全部优化,没有赔偿;财务要求所有办公室租赁缩减,甚至取消城市办公室;CGM(总经理)优胜劣汰,减少CGM,缩减开支,hub(国内各大区)合并。”
以上是OYO酒店员工近日在社交平台上主动爆料的裁员信息,对于信息真实性,OYO官方未对《IT时报》记者正面回应。
顶着“全球第三大连锁酒店品牌”的光环,近半年以来,OYO却显得风雨飘摇,“裁员”“亏损”的标签一直伴随着OYO。
2017年,OYO在深圳上线,通过吸引中低端酒店加盟的方式,推出1.0模式、2.0模式极速狂奔占领了338+城市、19000+酒店之后,OYO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日益严重。
除此之外,在与业主酒店的关系上,业主维权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保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OYO正在失去业主的信任,也在丢失掉自己的护城河。
一、“保底模式”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索江锋在西安多年经营自己的一家小旅店,他在2019年10月与OYO签约,成为其近2万家酒店业主当中的一员。
据索江锋表示,签约前,OYO西安的工作人员曾向其口头承诺,合作后,索江锋的35间客房将会得到每间52元/天的价格作为保底收益,每月超出当月保底收益的收入后五五分成。在此期间,OYO负责酒店线上销售的控价和排客房订单,索先生则负责承担酒店的日常运营。
上述模式即OYO最主流的“保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