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知道蒙克那副魔性的《呐喊》吧。我们今天关于“声音”的话题,就从这幅名画开始吧。
蒙克的《呐喊》
人类很容易过度解读艺术和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意义。于是,“蓝色的窗帘”就成了一个戏谑过度解读的梗。
蒙克的作品大多是表现主义,对于《呐喊》不少艺术家亦认为血橙色的天空和扭曲的线条,是蒙克内心压抑与恐惧的表现。
但是,《呐喊》很可能是一副写实成分很重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一场火山爆发。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 图源维基百科
Part.1
撕裂天空,并让画中男子发出尖锐呐喊的,其实是1883年8月27日的印尼喀拉喀托(krakatoa)火山大爆发。
这是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之一。尽管画中男子身处挪威,但这次火山喷发威力实在惊人,并带来了全球连锁的天气异象。
在世界范围内,各处的天空在好几个月内都出现了壮观的橘红色日落景象。而除了蒙克的《呐喊》以外,英国画家威廉·阿斯克罗夫特就一共创作了500多副日落的画作。
威廉·阿斯克罗夫特1883年的画作,他的一系列日落作品成了科学家研究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材料
除了影响文艺创作,这场火山爆发,还引起了一场致命海啸。高达30米的海浪,把165个沿海村庄被冲毁,共造成36417人死亡。
火山爆发之后,喀拉喀托岛几乎被夷为平地,只剩下南边的三分之一。
第二年,北半球夏季平均气温就直接下降了1.2摄氏度。当时,大量的火山灰混入大气中,过滤掉了大量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直到1888年,全球气候才恢复了正常。
虚线部分是1883年8月26日火山爆发前的陆地
而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火山爆发,也发出了人类历史上可观测到的最大的声音。当时,全球十三分之一的区域,都听到了喀拉喀托岛发出的响声。
如果你在广州跟别人说,自己听到了北京传来的声音,别人一定以为你在做梦。但据纪录显示,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5000公里开外的地方都能听到声音。要知道,从广州到北京的直线距离,不过2000公里。也就是说,这次火山爆发的声音,传了2.5倍的广州到北京的直线距离。
在距离喀拉喀托火山的160公里处,其音量仍然高达到了172分贝。这已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巨大声音。绝大多数人这一辈子,都没有体会过。
那在更靠近喀拉喀托火山的地方,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声音,究竟有多大?另外,声音真的能杀死人吗?
Part.2
说到声音的单位,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分贝(decibel,简写为dB)。其中deci-表示十分之一,-bel则是“贝尔”,以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名字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