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接受采访。腾讯供图
“欧洲会不会先于中国建成大型对撞机?”
“现在CEPC的关键(目标)是不是确认能否进入‘十四五’规划?”
“你一直支持建设下一代粒子对撞机,你现在的观点有没有发生改变?”
11月3日上午,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一间会议室,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接受了全国数十家媒体的采访。
记者们关注的焦点依然是斥巨资建造CEPC(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问题。
王贻芳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北京谱仪的设计、建造及前期研究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和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提出者和领导者。
而他有可能成为我国下一代大型对撞机——100公里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领导者。
不过,围绕着CEPC建造的质疑和反对声也不绝于耳。其中,杨振宁先生是最著名的一位。
“从未说过要花上千亿”
围绕建设下一代大型对撞机最大的质疑之一,就是: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CEPC这个项目,360亿元人民币,这是我们两次估算之后得到的结果。”
此前,有许多报道说这个项目要花超1000亿元。
“我们从没有说过。”
“希望大家用我们的数字,不要用别人造出来的数字。”王贻芳说,有些人把“可能有的第二阶段建设费用”混在一起了。
下一代大型粒子对撞机的规划路线是先电子对撞、后质子对撞,第一阶段的建设仅为“正负电子对撞机”,只有在限定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才可能继续第二阶段“质子对撞机”的建设。
王贻芳也说明了其中因由:“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隧道有100公里长,我们不希望这么长的隧道浪费,因为其实还是有别的可能性的——可以做质子对撞机,也可以做重离子对撞机等等,有很多可能性。”
“把所有的可能性用不正确的方式都加起来——比如5个可能性加出5个机器来,那当然不止这些钱(360亿元)。”王贻芳说。
在什么条件下,会开展第二阶段的建设?
王贻芳说,需要满足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第一,前面的装置要有重大科学成果;
第二,要有关键技术(例如高温超导)的重大突破。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王贻芳特意叮嘱,关于CEPC的项目预算,“希望大家把话说完整”。
“最好的机会”
在王贻芳看来,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是中国引领世界基础物理研究研究最好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