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的最后一天,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股价收涨近3%,重回美股市值第一公司的宝座。当天收盘后,亚马逊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业绩——营收连续第三个季度打破纪录,营收和盈利均超过市场预期。
可是“美股头牌”仅仅当了一天,在财报后公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2月1日),亚马逊股价大跌近5%。
很多分析师将此归咎于市场对增速放缓的担忧:比如自营电商业务营收增速放缓,比如Prime会员为主的订阅服务营收增速放缓,再如亚马逊在印度布局受挫等。
可是,在2月1日披露的2018年年报中,亚马逊提到了另一大风险:假货。这是亚马逊首次在例行报表中提到假货问题。
财报中首次提到假货
在2018年财报的“风险因素”一栏中,亚马逊提到了很多风险,包括市场竞争、经营压力、投资、库存等等,但最后一项这样写道: 公司可能会为商家的欺诈等违法行为负责。
亚马逊在随后的文字描述中提到:
我们无法阻止平台上的商家销售非法、假冒、盗版、或盗窃的商品。这些行为既违反法律,也不符合道德准则,侵犯了他人的权利,也违反了亚马逊的规定。
在亚马逊平台上,时常有消费者投诉买到假货,但在此之前,假冒(counterfeit)、盗版(pirated)等词语从未出现在亚马逊的财报中。为何如今亚马逊专卖将此纳入风险范畴中?
亚马逊在年报中说道,根据公司的纠纷索赔机制,当消费者买到假货,平台将会赔偿。
但现在,假货投诉越来越多,导致公司的赔偿成本增加,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假货泛滥也损害了公司的形象,导致亚马逊面临一些了民事甚至刑事诉讼。
第三方卖家增多,假货泛滥
亚马逊将假货泛滥归咎于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越来越多。2018年第四季度,第三方卖家的商品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全平台的一半,达到52%。
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二季度到2018年三季度,亚马逊平台第三方卖家销量占比从40%增长到了53%。
数据来源:Statista
但是,亚马逊并不是没有从中得到好处。 通过为商家提供服务,亚马逊的佣金、打包和运输等第三方卖家服务收入年年攀升,2016年为229亿美元,到了2018年则增长到了427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