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4 月 1 日,腾讯煞有介事地发布了一个 AI 鹅厂项目,声称要利用「鹅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来构建 AI 农业生态,这显然是鹅厂的一个愚人节玩笑。
不过在 2019 年回望过去这一年,才发现这似乎不只是个简单的玩笑。
继阿里云去年 2 月份宣布将 ET 大脑来实现 AI 养猪之后,京东数科(原京东金融)也在不久前推出了基于「猪脸识别」等 AI 技术的智能养殖方案,网易或许不能再独享「猪厂」的称号了。
腾讯的 AI 养鹅虽然没实现,但是却用 AI 种起了黄瓜。而刚刚才加入养猪大军的京东,又落成了 一万多平米的植物工厂,据称将产量提高到每年 300 万吨,是传统菜农效率的几十倍。
互联网巨头纷纷杀入农业,背后必定潜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些巨头的入局会对传统农业带来什么新变化呢?
互联网公司在田间地头做了什么?
在众多互联网公司中,网易算是最早涉足养殖业的一家了。而且网易味央采用的自营农场养殖的模式,渗透到从养殖到销售的整个链条。
▲丁磊(后)与网易未央猪
网易味央提倡的是人性化养殖,这里的黑猪睡公寓、听音乐、蹲马桶、喝深层地下水,所吃的液态猪粮据说人也能直接食用,让不少人感叹「人不如猪」。
不过阿里和京东这两家去年进军养猪业的互联网公司,和网易味央却有很大的不同,阿里和京东自己并不经营养猪场,而是通过技术输出来帮助传统养殖企业改造养殖模式。
虽然网易在养猪场也采用了全自动液态粮饲喂系统,但这两家对于用技术改造养猪业这件事上想做的更多。
阿里用 AI 为猪验孕
去年 2 月份阿里云正式宣布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合作,通过 ET 大脑实现人工智能养猪,提高猪的存活率和产崽率,项目投入高达数亿。
那么所谓的 AI 养猪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这里不得不先了解对于养猪场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指标——PSY 和 MSY,简单来说就是每头母猪每年能产多少崽,以及有多少猪崽最终能长大成肥猪,目前我国养猪场的平均 PSY 约为 15 ,而美国则有 25 ,也就说中国每头猪比美国每年少生 10 头。
中国目前每年出栏的生猪数量大约有 7 亿头,而且养一头猪的成本是美国的两倍,这里面少赚的钱就很可观了,因此 AI 养猪做的就是提高母猪产仔量,以及让更多猪仔健康成长。
阿里用的一套叫做 ET 农业大脑的系统,当中涉及视频图像分析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
阿里云研发出一套「怀孕诊断算法」来判断母猪是否怀孕。养猪场内的多个会自动巡逻摄像头会搜集母猪的睡姿、站姿、进食等数据,再由 AI 分析母猪是否配种成功,如果发现有母猪没怀上,系统将提醒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授精,从而提高母猪产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