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家用菜肴包代替现炒做外卖在近期引发关注,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大众视线。有业内声音呼吁,外卖员作为能够接触到后厨现场的当事人,应该发挥监督举报的“吹哨”作用。事实上,多家外卖平台已经早在今年3月和地方政府联手试点外卖员举报制度。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上海、吉林长春和陕西多地试行外卖员举报制度,外卖员对在取餐过程中发现证照不齐全、加工条件差、食品安全隐患多的商家,可以向监管部门和平台反映,对反映情况属实的,外卖员将获得一定奖励。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所有外卖平台的日活跃外卖员数量已经达到几十万,这个基数理论上将为外卖食品安全加上一把“锁”,是一项“好制度”。
快递小哥看到不良商家的行为,他去举报,那么这就相当于帮消费者在商家旁边安插了无数‘卧底’。所以我觉得这个措施是比较有意义的,会起到一定震慑力。
然而,该措施3月份从上海最早开始试点,却没有见到后续“水花”。多家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昨晚先后回复央广经济之声,5个多月来,有平台接到的举报数才刚刚过百,有平台的举报个位数出头。为什么预想的“好制度”遭遇落地难?
记者对一位平台专职外卖员进行了采访,他坦言,一是因为外卖按单计酬,时间本来就不够所以根本顾不上举报;二是因为事不关己,自己只是负责配送。
我们选择沉默,因为还是那句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和我不发生利益冲突,我一概不管。
一方面是外卖员将自己视为食品安全的局外人,另一方面是平台方的配套措施未能跟上。有内部人士透露,某些平台目前并没有专人和专门渠道处理外卖员的举报线索,提出外卖员举报制度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另外,例如证照造假等线索还需要联动监管部门进行核实,而目前平台方与监管部门的数据没有实现对接。
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永理看来,所谓的外卖员举报制度落地的关键不在平台,而在监管部门。
真正定性还需要监管部门出手,因为他们有处罚权。如果外卖员提供给平台,平台也只能向上反映。倒不如由外卖员直接提供给食品安全相关的监管部门,这才叫真正的‘举报’。所以说在这里边,我觉得它多了一道程序,虽然是个好事,但是从制度设计来说,没必要多此一举。
业内观点指出,外卖员举报制度的提出是一个“好点子”,但这不是监督外卖食品安全的主要力量。外卖员举报制度要真正有效落地,还需要多方力量再加把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