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中国创客导师。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应摄影师要求,徐小平趴在门边拍照。他像小孩子一样吐舌头,自如地变换着表情,逗乐了整个办公室,自己却毫不在意。
这是徐小平的常态:所到之处必定引来欢笑,而且是哄堂大笑,不论是在创投活动现场,还是在真格内部会议上。
牺牲自我,娱乐他人,徐小平认为自己的娱乐精神来源于安全感与自信。61岁的他依然活跃在投资一线,好奇心、兴奋感如初,“还像40岁加盟新东方创业时那样兴奋”。投资十年,真格6年,这个“投资老兵”给自己打95分。
对于天使投资,对于真格基金,他仍留出5分的余地。“天使不仅要以低价格投进,更要能看到最高素质的人才和项目,我们应该看得更远”,这是他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天使投资人,开始积极进入A轮
新京报:创办7年来,什么项目对真格成长最重要?
徐小平:我跟王强从新东方上市不久后便开始做投资。我们投出了很多独角兽项目,比如早期的世纪佳缘、聚美优品等,后来的小红书、蜜芽宝贝、罗辑思维、ofo等。
新京报:投出独角兽除了给你带来财富外,还有别的吗?
徐小平:对我自己来说最大的是兴奋感,虽然我今年61岁了,但投到好项目还像40岁加盟新东方创业时那样兴奋。
此外,于个人,每一个项目都填补了生活的某一个空白;于社会,它们填补了文明的每一个漏洞、缺陷。共享单车已经改变了中国城市的景观和交通,这是令人真正激动的。一个项目想要盈利,必须是承担或是创造了某种社会价值,这也是我们投资这个项目的根本驱动力。
新京报:假如给真格这些年打一个分,你打多少分?
徐小平:95分。5分扣在哪里?我一直保持纯粹天使的心态,只愿意投最早期,这个认知让我放弃了很多可以带来巨大回报的项目。所以我在不断思考投资的本质,已经开始积极进入Pre-A以及A轮阶段。作为天使投资人,我应该看得更远一点。
“只要人够牛,我们就会投他”
新京报:复盘这些独角兽的投资过程,有什么窍门吗?
徐小平:我还记得投资ofo时,我和戴威见了一面,聊了几句话,他们给出的份额不多,但是我都要。我们早就认识了,我跟他说,只要你创业我一定投你。
我们不强调模式、不假装比科技创业者更懂技术、不自认比那些资深创业者更懂业务,但我们懂人。只要人够牛,我们就会投他。
新京报:你觉得理想的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徐小平:投人看中的是成熟的性格、端正的价值观、强大的意志、丰富的经验,还有教育的完成。
这不仅仅是指读完大学。我的好朋友蔡文胜高中也没有毕业,却是我所见过的通过创业实践完成了最完美商业教育的人。
新京报:但项目总有好坏,这对创业者提出了什么考验?
徐小平:好项目和坏项目唯一的区别就是创业者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利益经济的诱惑。我对创业者始终抱有一个期待:做事可以失败,但做人不能失败。
“少看一个0,别被估值吓住了”
新京报:你的投资理论一直在变化,目前最新的理论是什么?
徐小平:今年,我提出的两个思想。第一,在承诺的份额上乘以2。不要对项目说“试试看”,要么不投,要么就投满。
第二,要多看一个N,少看一个0。N指的是倍数,多看产品、项目,少看0意味着不要让估值影响对创业者和项目的判断。过去我们曾因为估值太高而错失项目。
新京报:可是这可能也意味着投资风险在变大。
徐小平:创业者在天使轮时什么都没有,我都敢投他,为什么项目已经有了成果了,我却不敢投了?估值低并不意味着增值多,估值高时增值可能更高。
少看一个0,不要被估值吓坏了。我们把对风险容忍度增加了一个0,敢亏,才能赚。
相比美国,中国有更多模式创新的需求
新京报:做投资这么多年,跟刚开始的感觉还一样吗?
徐小平:兴奋感是一模一样的,看项目心情依然沉重,准确说英文是pressure,不完全是压力,更是压强、动力。我要对投资人的钱负责。
新京报:相比往年,今年投资的项目在数量、领域有什么变化?
徐小平:今年投出的项目数量是变多了。AI不用说,医疗、教育的项目也在变多,自媒体在前年、去年非常好,但到了今年就不热了,这也反映了社会的趋势。
新京报:真格的海外投资以技术驱动性的公司为主,国内投资的多为模式创新型。
徐小平:在国外,我们主投引领世界的高科技,希望能在引领全球的技术中看到未来,知道前沿到底在发生什么。美国的硬科技依然领先于中国若干年,比如中国还没有民间的火箭公司,还没有特斯拉。
保持强烈好奇心,认定的就坚持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