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共享的事物有四大标准:?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刚需、高频?需求相对标准化?流动性好
邱智丽
上海锦绣坊小区的居民最近发现家门口突然多了个新玩意:一个橙色的集装箱,里面放置了跑步机、动感单车、双臂机、史密斯架、哑铃组、瑜伽垫、瑜伽球等,可以同时容纳5人进入。
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新产物——共享健身舱。如今,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烧钱大战还未结束,不少共享单车品牌已经倒闭,而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不成气候且充满争议,共享健身舱的出现不禁让人思考:共享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核心竞争壁垒又有哪些?
资本一直是共享经济的助推器,单车和办公一度是市场上最为偏爱的项目。从今年4月份起,共享健身舱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共享健身舱项目已经超过20余个,但真正舱体落地的产品并不多。第一财经根据公开披露融资信息统计,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各共享健身舱项目总计已获得超过1.5亿元的投资,金主不乏“国家队”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经纬创投、熊猫资本、信中利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从直击痛点到衍生特色
利用用户碎片时间,尽可能零距离靠近社区、打造舒适且安全的健身环境,成为市面上健身舱在设计上共同强调的要点。例如,放弃以往年卡模式,扫码开门按次支付,配有冷暖空调和PM2.5新风净化系统。
这些设计也基于传统健身房长期存在的两大痛点。首先是财务门槛,传统健身房以年卡、月卡方式绑定,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消费者的投入大。其次,除了经济成本之外,从便利性而言,消费者还会考虑健身的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
这看起来和其他形式的共享经济一样都是直击了传统模式的痛点。
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短租的房屋针对的是对住宿要求条件不高、对价格高度敏感的用户。不过,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慢慢有了自己的切入点。共享的住宿此后转化成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直接成为了酒店的竞争者。而共享办公则在分时租赁工位之余慢慢回归了物业管理等方向的多元化拓展之路。
共享健身舱则在兴起之初就已经在同样的选择下蕴含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在健身舱投放点上,企业都不约而同选择社区为切入场景。考核的维度包括小区入住的人数和户数,实际场地面积以及社区的人群画像。“更多会选择1000户以上的小区或者青年公寓,和大型物业管理及地产公司签订战略合同来进入社区。”公园盒子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晓蕾告诉记者。
而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健身舱有十多个品牌,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类似MiniKTV,仅有4~6平方米,只能容纳1个人进入,通常只放置一台跑步机,主营跑步运动,“觅跑”、“抖吧”为这类健身舱的典型代表企业。
另一种则会推出不同规模的健身舱组合。以“公园盒子”为例,其产品主要分为三种,分别能承载2人、4人到5人,相应的面积为8平方米、18平方米和28平方米,所有盒子都会配备跑步机、哑铃组和以智能教练设备为核心的练习区。
不同模式逻辑的差异,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不一样。在黄晓蕾看来,第一种模式实质上做的是“共享健身房”,这种模式初始投入大、回本周期长、规模扩张漫长。更为重要的一点,大多数人认为健身是件枯燥乏味而且反人性的事情,需要增强社交属性来培养用户习惯,增强产品黏性。
大量用户需求未满足
作为新事物,共享健身舱还是吸引了不少的用户前来尝鲜。但尝鲜过后用户的忠诚度如何,共享健身舱的生命力究竟有多久?
“我们更看重的还是用户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或者说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已经被别的渠道满足了。虽然都是共享,但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一样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告诉第一财经。
凭借共享单车明星项目摩拜单车,熊猫资本在投资界声名鹊起,此外还投资了共享出行领域的“凹凸租车”,以及共享工厂产能、共享菜地等项目。在以往投资经验基础之上,熊猫资本总结了适合共享的事物的四个标准。
“第一是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第二是刚需、高频,第三是需求相对标准化,第四是流动性好。”梁维弘告诉第一财经,“从这个标准来看,共享单车是完全符合的,而像共享充电宝可能第一点就不合适,它的持有成本太低了。”
在健身领域,梁维弘认为,虽然已经有一些其他的渠道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像威尔仕这种传统的健身房,或者各种studio类的小型健身工作室等,但还是有大量消费者的健身需求有待满足。而共享健身舱就是一种对目前已有的健身模式的重要补充,它更贴近消费者,价格更便宜、门槛更低。
但共享单车与共享健身舱项目也有明显的差异。梁维弘认为健身舱的场景是有限的,毕竟是布入小区或园区,不会像共享单车一样在整个市场大量投放。而且单车完全是在移动的状态中,所以它对数量的要求或者说对补贴的要求是很高的。
梁维弘认为:“共享健身舱是有门槛的,一个小区里也不会放太多的舱。看上去好像很多竞争者,但进到小区里后,是没有很大竞争的。”
一场速度和规模之战
这也使得共享健身舱成为一场新的攻城略地之战。
黄晓蕾向第一财经透露,过去两个月公园盒子签署合同并完成选址百余个,落地近30个。而仅仅成立三个月的觅跑则表示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投放了上百个运动舱,和北京超过300个社区签约,今年将陆续在其他10个左右的城市落地3000台健身舱。“当下竞争一定是速度,比拼谁拿下合作地块,其次如何留住人。”黄晓蕾说。
但相较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健身舱的共享要复杂得多。
首先从舱体本身而言,集装箱的打造及检测需要完整的供应链。包括健身器材、智能电视、空调设备的采购、后期维护、卫生清洁,以及与小区物业、地产公司的谈判沟通,都是产品投入市场需要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