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科技频道 > 浏览正文


“刷脸支付”商用起步 能否开启支付新格局


 

2017-9-7 12:04:21

[刷脸支付的普及仍有障碍。刷脸支付、指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的技术手段,由企业保管这么多的生物识别信息是否合适,有待探究]

  杭州万象城KFC的KPRO店,成为全国第一家刷脸支付体验店。刷脸支付到底长什么样?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一位已经体验过刷脸支付的消费者,带我们一起体验刷脸支付全过程。

  这位消费者走进店铺看到,自助点餐机旁、餐桌上,刷脸支付的推广海报随处可见。如果是首次使用者,可以通过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开通刷脸支付功能后,即可在自助点餐机上进行点餐。

  点餐结束后,进入支付页面。他注意到,页面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是支付宝、支付宝刷脸付、微信支付,支付宝刷脸付被安排在支付页面的中间位置。

  选择“支付宝刷脸付”后,机器会进行人脸识别,1到2秒后,识别成功,再输入与账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整个支付过程大概不到10秒。

  他观察到,刷脸支付的摄像头位于自助点餐机的正上方,只要在支付时,抬头对准镜头就可以刷脸。

  据了解,刷脸支付目前有额度限制,单笔支付金额小于或等于500元,单日支付金额小于或等于1000元。

  刷脸被骗也管赔

  上述接受采访的消费者称,虽然店铺内陈列了刷脸支付的海报进行宣传,但目前除了少数年轻群体选择尝试外,其余客户仍习惯性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

  上述消费者说,“确实挺方便的,感觉以后出门都不用带手机了”。但他也提出了两点疑问,“如果别人有我的照片,还知道我的手机号,是不是就可以用我的账户随便付款了?有点担心。”

  用照片能否蒙混过关?在公共环境中,运用公共设备进行刷脸支付,如何防止各种人脸伪造冒用情况?浓妆、3D打印、视频、多人一起刷脸对于刷脸支付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都是目前大家关心较多的问题。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书面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支付宝在支付场所配备了3D红外深度摄像头,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误识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技术,包含验活算法和人脸识别算法。其中验活算法能识别采集到的头像是否来自真人。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杭州市民表示,现在刷脸支付后,要输入手机号码,从耗时长短来看,跟扫码支付并没有明显区别,他表示自己还是习惯扫码支付的模式。

  针对这一问题,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输入手机号,一方面是确认使用者的支付意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支付的安全性。后续,随着用户对刷脸支付认知度的逐步提高,一定会有更方便的手段让大家更快完成支付。

  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负责人陈继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的现行支付管理办法中,仅允许人脸识别作为渠道来辅助身份认证,相信未来会完全放开。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已经在央行报备,希望与央行等机构协同制定金融领域的识别标准。同时,支付宝也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公安部等机构沟通,协商建立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通用标准。”

  目前的刷脸识别技术对于同卵双胞胎的人脸识别,机器也会出现误判。在2017网络安全生态峰会上,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表示,支付宝的保障范围将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账户资金被盗、收钱码被恶意替换、调包,扫码中病毒或木马导致账户资金被盗,都能获得相应赔付。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也对第一财经表示,刷脸支付如果由于误识别等造成交易损失,支付宝的账户安全险会进行全额赔付。

  尚不能代替扫码支付

  根据高盛的调研报告《支付:商业生态系统的入口》,从2010年到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了超过74倍。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以扫码支付以及NFC(近场支付)两种模式为主。其中,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主的支付机构代表了二维码支付的阵营;银联云闪付和Applepay则代表了NFC支付的阵营。

  根据《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2017年一季度我国扫码支付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800亿元,同比增长606.8%。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一个手机号就能让个人隐私“裸奔”?记者做了两次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28日举行,雷军:这次只发技术
·赋能新基建,神州数码携手华为助力上海城市治理发
·“祸”拉拉:不能总是等出人命才想起补漏洞
·科学源自好奇和热爱,三位“科学探索奖”得主在央
·互联网巨头靠什么管理10万员工?
·面对疫情散发,做好防控是关键
·备好药物应对感冒、流感与疫情散发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出现发热、咳嗽怎么办
·连花清瘟的用药特点决定了可改善呼吸道炎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