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科技频道 > 浏览正文


投资人陷入集体性焦虑:投出独角兽的梦渐行渐远


 

2017-9-2 11:34:0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中彬

       不久前,一个针对投资人的课程引起了火山石资本合伙人吴颖的兴趣。这个专门给投资人授课的课程名为混沌创投营,对从事VC投资十多年的吴颖来说,起初多少还有些诧异。不过,考虑到这个课程对自己也是个挑战和体验,在经过面试等一番周折后,吴颖和其他四十多个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或管理合伙人成为了同学。

  与创业者上课相比,投资人上课显得有些少见。这就如同外界对创业者的艰辛和巨大压力少有耳闻一般,对素来以“高大上”面貌出现的投资人群体,则更少能感受到他们的另一面:压力和焦虑之下的集体迷失——早期投资遍地是黄金的年代悄然逝去,取而代之的是不确定性投资时代正扑面而来,那里充斥着“错失、错投”,以及对拥挤资本风口之“叹息”,甚至对“独角兽”投资的患得患失!

  缘何如此?7月初从工作近8年的景林资本离职——创立元创资本的王浩也成为了吴颖的同学之一。王浩感慨,投资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做行业研究,寻找项目,陪伴家人的时间少,还有精神上的压力,“行业不断推陈出新,要不断学习,永远没有止境,投资人普遍焦虑。”

  而能投出像摩拜、ofo这种超级独角兽的企业,曾是无数早期投资人的梦想,看似渐行渐远……

  现在,梦想与风口“幻像”破灭了吗?

  一

  陈海已经忘记去年春天当他第一次骑上摩拜单车的时候,是刚见完哪个创业者了,不过这次试骑倒让他记住了这个刚出现不久的新物种。于是,到夏天的时候,作为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创始人的他和熊猫资本的一位合伙人,在上海的一家星巴克里聊起摩拜单车此时正在进行融资一事时,他已经是摩拜单车几十公里的骑行者。

  熊猫资本是摩拜单车的早期投资人之一,当时也在帮助摩拜单车融资。熊猫资本的推荐让陈海有些心动,但也有一些犹豫:财务模型上来看很有吸引力,但他总感觉摩拜做得有点过重了。再加上当时陈海团队募集的基金并不是美元基金,与摩拜的需求有些不匹配,陈海便选择了观望,没能立即给熊猫资本明确的反馈。

  但在细细思考之后,陈海还是对摩拜有点念想。于是,他再次打电话给熊猫资本,希望能够探讨参与投资的可能,但他得到的答复却是:“对不起,摩拜本轮的融资已经结束了。”而这距离上次见面不过几天。

  投资圈就是这么疯狂,疯狂到一转身机会就错过,以至于投资人们纷纷患上了“错失恐惧症”。

  能投出像摩拜、ofo这种超级独角兽的企业,是无数早期投资人的梦想。能俘获一个现象级企业,对投资人,乃至一家投资机构的命运,都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这两年屈指可数的现象级创业公司,“两辆”单车(摩拜单车和ofo)神话般的故事,早已不再只是与两家公司相关,它们更是和投资圈里的众多投资机构和个体的命运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入局的投资机构按投资摩拜和ofo分成了两种“势力”,甚至在整个投资圈,也被按是否投资了共享单车,而贴上了投了和没投两种标签。

  即便连投中了的老牌投资人也禁不住要“吐槽几句”。投资圈的“大佬”之一、真格基金徐小平也曾大发感慨,在投资ofo时,创业团队还在同时做校园共享单车和骑行两个项目,自己也是一时犹疑,投得少了。此后共享单车一个半月融一轮,很难再投进去。

  陈海后来再也没有能再在摩拜后续的融资中出现。尽管和很多投资人一样,他也自认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那次的犹豫还是让他非常懊悔。除了懊悔,还引来了更多的压力。基金的LP总是时不时略带玩笑性质的问起他,下一个“摩拜”会出现在哪个领域时,这让他略微尴尬。“不仅有‘错失恐惧症’,还有‘投错恐惧症’。最近这一年多,不仅身体上很疲惫,而脑子里也整天想的是基金投的十多个项目,万一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办。”陈海称。

  相对比较而言,几乎和陈海的基金在同一时间创立的熊猫资本则是幸运的那一个。8月18日,熊猫资本在北京的办公室迎来了盛大开业。成立两年的熊猫资本已经可以足够自豪,因为在2016年摩拜融资时其下重注投资数千万美元参与其中,成为其B轮领投方,不仅让他们潜在收益颇为可观,其名声也随之鹊起。这对于一个新兴的基金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错失和投错项目会让投资人压力巨大,而成功投资了明星项目的投资人也没能高枕无忧。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也称,在投资了摩拜之后,其实,他们也很焦虑:怎么才能投到下一个摩拜或者比摩拜牛的项目。投资永远没有尽头,如何再投资到下一个独角兽企业又成为这些机构的压力所在。

  二

  与新基金涌现的热情相对应的是,那个令投资人无比怀念的早期投资遍地是黄金的年代正渐渐远去。

  吴颖1998年加入IDG资本开始进入VC领域,她记得那时四处约见项目时,往往总需要先专门介绍一番“什么是VC”,VC在那时还是个稀罕物。而如今的状况是,中国市场上的各类投资机构早已成千上万,在街头巷尾听见谈“风投”那些事也不稀奇。

  “如果拿出手机搜搜现在这附近(北京世贸天阶)的人,恐怕有70%的人都是做投资的。”创业公司积木拼图集团的创始人董骏在公司成立五周年的活动中就开玩笑说。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中,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达到11251家,管理基金数量达到23473只,基金实缴规模5.83万亿元。

  在那中国互联网大潮刚刚启幕的黄金时代,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就如白纸一张,此时的进入者们赶上了历史的机遇期,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涌现,投资机构们也赶上了好日子,吴颖所在的IDG资本就投资出了诸如腾讯百度搜狐携程等一个又一个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浪潮开始以星星之火之势蔓延,流量红利又让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企业功成名就,频频出现的投资机构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现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告别了野蛮生长,创业公司中崛起的现象级公司也变得越来越少,能带来爆炸性增长及回报的项目也越来越少,最近两年中出现的现象级公司恐怕就只有摩拜和ofo了。这其实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的必然结果,让曾经依靠快速获得垄断性流量的模式很难再出现,而失去了流量端的“红利”,创业项目的高成长性便难上加难。于是,在大家的焦虑推动下,稍微不错的项目就会有一大堆投资机构争先恐后扑了上去。

  “资本的持续进入和创业项目成功的难度加大,意味着投中一个知名项目的概率大大降低,尤其是那种能够获得数十倍、百倍回报的项目。”吴颖称。

  蓝湖资本合伙人殷明不久前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他感受到行业的集体性焦虑。在殷明看来,这恐怕是中国TMT风险投资历史上最焦虑的一段时光。“在经历了2014-2015 年的泡沫期后,许多没有完整经历过‘投’、‘管’、‘退’周期的新人从一线基金分裂出来创立了自己的基金品牌,而同时部分一线基金的规模也飞速膨胀,甚至一些基金的人民币募集额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有美元基金的体量。”

  的确如此,在互联网告别野蛮生长之时,反而是投资圈的裂变在加速。受益于流动性的充裕,在大资管浪潮汹涌澎湃的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涌入的资金在涌入早期投资领域,一批新兴的投资机构如春笋般冒出,全力寻找着捕获独角兽企业的机会。当然,不仅新成立的基金因需证明自己而压力重重,身处在这一行业的老牌投资机构们也不得不多了“被抢地盘”的忧虑。

  “以前老觉得有三个行业越来越吃香,教育、医疗、金融,但后来慢慢发现,前两个行业依旧越老越吃香,但金融行业变了。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我们要跟80后90后一起学习,一起PK。优势变为劣势,学习能力下降不说,我们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我们突破旧有思维模式的绊脚石”,王浩说。

  三

  “资产荒”压力下,以至于投资行为也难免随之“变形”。

  “‘最近除了充电宝和人工智能还能投点什么?’这是我半年来被同行友人问及最多的问题。”殷明称。

  对很多需要获得业绩证明的投资机构来说,眼看着“风口”下的其他公司都轻松的飞了起来,不仅有媒体的聚光灯相伴,还能有快速变现的通道,而花费大量的心思、精力去寻找一个有潜力的项目,并耐心的帮助其成长似乎成了一件性价比不高的事。因此,寻找到“风口”变得极为迫切,市场上但凡出现一些有“风口”苗头的项目,很快便被资本催热了,但结果究竟如何却尚待时间验证。

  共享充电宝是不久前又一个小“风口”,尽管争议很大,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共享充电宝的创业企业纷纷拿到了大笔的投资。两个多月前,当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人民币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时,还引得投资圈的知名人士王思聪的公开看衰。另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小电科技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三轮融资,其拿到了包括腾讯等在内的多家机构超过4.5亿元的投资。

  “说实话,我自己也不是对这个共享充电宝项目很有信心,但是宁愿投错,也不愿再错过。”不久前,参与小电科技投资的一位投资人私下谈起该机构投资的一家共享充电宝项目时说到。没有赶上共享单车的机会,让他们不愿再错过下一个类似的项目。尽管对这个项目的未来还缺乏信心,但在投资了一个多月后,小电科技的估值就至少已经翻了一倍了。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一个手机号就能让个人隐私“裸奔”?记者做了两次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28日举行,雷军:这次只发技术
·赋能新基建,神州数码携手华为助力上海城市治理发
·“祸”拉拉:不能总是等出人命才想起补漏洞
·科学源自好奇和热爱,三位“科学探索奖”得主在央
·互联网巨头靠什么管理10万员工?
·面对疫情散发,做好防控是关键
·备好药物应对感冒、流感与疫情散发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出现发热、咳嗽怎么办
·连花清瘟的用药特点决定了可改善呼吸道炎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