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带有固定鞋带扣的运动鞋获得企业青睐。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鞋舌长一截,压住容易松散的鞋带;话筒装限时器,避免发言太冗长;后视镜玻璃可转向,避免倒车盲区;药瓶能记住吃药时间和日期,给老年人提个醒……今天上午开幕的第五届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21项经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团队行动优化培育的本市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集体亮相,用贴近生活的金点子,为上交会吹来清新之风。这是上交会首次为申城青少年创新成果专设展区,也标志着上海青少年的创造发明跨进了技术产业化的门槛。
打通科创“最后一公里”
为了解决运动鞋总是松掉的问题,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的一群男生打起了鞋舌的主意。经过两年不断改进,他们找到了最佳方案——将鞋舌做长,在鞋舌外侧和鞋带孔外侧都装上“刺毛搭扣”。这样,鞋舌翻下,正好可以盖住鞋带结。如今,这项发明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也成了今天展会上第一家实现技术转让的发明,和浙江一家制鞋企业签约。
学生的作品变成产品,归功于本市从去年启动的首个青少年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上海市中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计划。由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牵头,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科学技术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部门的专家等组成团队,携手帮助学生项目走出校园和赛场,真正为社会所认可。“以前,学生的各种科技发明不少,但是,受到技术、资金、社会资源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少能看见成品。作为老师,也很难有太多精力去和企业沟通。”奉贤区教育学院附中科技辅导老师陈引明说。拿着经过改良的球鞋,男生黄翔感叹,“站在这里,第一次感到创新创业离自己很近。”
在一场会议中,总有人不遵守时间限制而滔滔不绝,古华中学几个女生设计的“话筒限时控制器”,使问题迎刃而解。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特级教师葛智伟介绍,起初,同学们只想到在话筒上接驳一个机械定时器来控制话筒开关,实用性较弱;在专家、导师和学生团队的不断头脑风暴、试用、修改后,作品的功能和性能逐渐完善,使一个仪器能够控制多路话筒,并在话筒端有倒计时显示。“在选择项目加入创新创业团队时,我们最看重学生的视角、学生的创意,不在乎技术多么‘高大上’,但一定要贴近生活,有实用意义。”葛智伟说。
首推青少年科创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通过软硬件结合,上海大学附属中学J-TADY团队从三年前就开始探索如何实现小区共享停车位。如今,“好位搜”共享停车位APP项目已与上海包停车软件公司-上海自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一份“战略合作书”让其他展台小伙伴羡慕不已。
图说:上大附中学生拿到了来自企业的战略合作书。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
由于巧妙解决了倒车盲区问题,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汽车外后视镜”项目在各项青少年科技竞赛中获得了不少奖项。但是,指导教师高有群认为,来到上交会展台对学生来说还是全新的体验。他介绍,展会现场的模型是通过和上汽集团合作打造的,接近真实使用情境。“过去我们的创新活动重评比,弱转化,现在让中小学生就能体验原本要到高校才能经历的产学研结合的过程,将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也让学生学会人如何将自己创意推向市场,并学会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创意。”高有群说。
图片说明: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上汽集团共同打造汽车模型。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市科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少年的发明大多在学校或其他机构的支持下进行,其知识的占有权表现得比成人的发明更为复杂。产业化后的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权利究竟是发明方,投资方,还是产业化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为了解决青少年科创后顾之忧,市科艺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市知识产权局专家、知识产权界律师、著名发明家以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家等10余名专家组成的课题小组,已于近日制定出台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技术发明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旨在将青少年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对推进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探索与示范意义。所有参与上交会展示的创新成果马上加以应用,均依据条例,本着几方协商的态度,签署了主办方、学校和学生发明人三方协议,即《青少年创新创意成果孵化合作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