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清晨6点,静安区23街坊、巨鹿路零星旧城区改建项目启动二轮征询。上午11点,该地块签约比例达91.23%,项目生效。这意味着600多户居民即将开启美好生活。
当大屏幕显示签约率超过90%时,福民会馆里沸腾了。
古柏居民区书记石文韵介绍,6月29日零点刚过,就有5户居民抢先签约。
上海人说到巨富长就想到“上只角”,这里以其历史风貌、文化底蕴和商业活力而闻名,吸引众多年轻人和游客。
小洋房,酒吧,网红锅贴……既有腔调又有烟火气。
不过,被巨富长围拢起来的静安区23街坊的居民却说,里面的居住条件与外面脱节30年。
地段好,出路方便,周围2、3公里内有人民广场、淮海路、静安寺、南京西路等,是不予反驳的“上只角”。
夜晚的襄阳北路,哪怕是梅雨季也不缺人气。
白天的长乐路时尚有活力。
23街坊里面一下没了“腔调”。
一个门牌8个水龙头。居民王建国回想以前,楼下用水楼上没水,拿个脸盆放水,到弄堂里兜一圈回来还没放满,老早想和这种日子再会了!
施学毅的父亲80年代从四明邨搬到襄阳北路44弄,那时没有中介,老施从树杈上挂着的信息找到合适的对调房源,老房子一换二,父亲、大伯两家都有了独立的住房。虽然新找的房子没有卫生设备,但一间11.8平方米的客堂间加天井,三口之家住得还算乐惠。
施学毅是70后,2000年后娶妻生子,家里决定把天井改造成婚房,就此客堂间的四扇长窗成了两个房间的隔断,门一关家里漆黑。
从解决“婚房”到解决“拎马桶”,他又等了15年,这对从小生活在崇明的妻子来说,从大房子住到小房子,要努力与环境磨合。
楼上邻居走动多一些,楼板会震动,脚盆拖到房间里汰浴,水又漏下来,幸好邻居通情达理,大家相互体量没红过脸。家里老鼠、蟑螂特别多,常备粘鼠板,施学毅说,“心里挺怨,但生活还要继续,必须乐观些。”
2015年,得益于美丽家园改造,他们家终于卫生独立了。
大白天施学毅家要开灯。床边的小桌子既是吃饭又是儿子做功课的地方,桌边鼠标垫大小的柜角是给儿子展示自己爱好的空间,一群机甲战士。
客堂间的四扇长窗成了两个房间的隔断。
旧里后门的过道,几户人家合用的水斗一放,走道更窄。
床内侧的简易书架。
整理房间时施先生找到母亲用过的秤,过去襄阳北路有段露天市场,母亲退休后曾经在那里摆摊。
转眼儿子长大,居住困难再次显现,家里曾商量申请经适房,但母亲反对加上90年代后一直传动迁,全家人就这么等着。这几十年里,弄堂里的原住民只剩下三分之一,空出不少房子,他给母亲租了一间。
20年前,施学毅考了驾照考虑买车,可是小区至今没有一个车位,摸方向盘是什么感觉都忘了。
这次旧改方案公布,一家人有了新生活的规划,货币安置新房买到三林,过渡房仍借在附近,毕竟生活了几十年对老房子还是有感情的。以后肯定常回来看看,施学毅决定把这张门牌号带走留个念想。
邻居路过总要问一声“签得脱伐?”
襄阳北路长乐路口有一排餐饮店,数和乐点心店的锅贴名气最响,老板叶大旺这两天既要忙着店里的生意又要到附近找新的店面,吃好的客人特地关照“搬到哪里说一声!”一旁的老客人补上一句,寻不到到大众点评上搜一搜。
叶大旺不想搬出“巨富长”,因为他们夫妇俩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1999年到上海,他在这家店给老板打工,3、4年间每年回家过年他总要向老板预支2-3个月的工资,老板了解到他家的困难特别照顾他,几年后看他勤恳诚实就把店转给他做了。老叶的妻子第一份工作离锅贴店两个门面,在老板和老吃客的撮合下两人成了家。叶大旺说,正是这个上海人成就了他的事业和家庭。
老邻居把这里当食堂,只要来了吃什么,吃多少,老叶心里有数。哪怕忘带钱或手机没电付不了都没关系,因为有一种信任在。
老叶的妻子在朋友圈写道:我们在这里留下过欢笑,也留下过泪水和温暖的回忆!
锅贴的价格从老叶20年前入行时的一两1.6元到现在9元/两。
2006年-2014年是点心店的鼎盛时期,从襄阳北路口到44弄的8间门面里,老叶曾创下租下6间门面的纪录。
客人吹着空调吃锅贴,隔壁可是40多度的高温,老叶说,还好后面有窗可以通风。
这段时间来吃锅贴的客人里有不少生面孔。
襄阳北路长乐路口充满市井烟火气。
“长乐624”的店门上贴着“旧改拆迁 乔迁新店”的通知,这家被年轻人称为解忧小酒馆的网红店让英姐的客人吃了颗定心丸。
周末的晚上店里店外都是年轻人,英姐和老黄穿梭在他们中间,时而闲聊时而举杯,背景音乐是张学友的“祝福”。
很多年轻人认同英姐,因为她能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像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理解00后儿子的想法,她说做妈妈要有年轻的心态,把快乐执行到底。
今年是“长乐624”开店的第20个年头,旧改也是新的契机,这几天新店基本完成装修,店里的1万多张“拍立得”一张也不能丢,英姐要按时间顺序归纳,再布置到新店去,就如同带着每一个老友在新店相聚。
年轻人有困扰的问题不能和父母说,不愿意被朋友知道,但英姐是个陌生人,是一个听客或许能给他们解压。
白天的“长乐624”。
英姐基本不在柜台里,是个自来熟。
换了新地方英姐有一点点压力,但是朋友们告诉她将来会更好。
以前这段长乐路上就英姐一家店,现在这条路上选择性很多,客人也相对分散些。没走几步就是23街坊的弄口。
6月27日下午,57岁的居民方正幸运地获得1号选房资格,他自己都没想到,因为661证中只有13户居民选择实物安置,而房源有1000多套,他连功课都没做,觉得哪怕最后一个上去也会心想事成。
方正家9.5平方米,曾经住两代人,“房子小已经不具备长期居住的条件,10多年前我们就搬出去租房居住。”他说,虽然是上只角,但是“有所得必有所失”,不可能又要地段好又要住得舒服。
“政府能够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有啥不愿意走的?!”有新房住、有电梯乘,小房子换大房子,还有本区的房源可以挑选,很满意了!
居民在选房现场。
方正拿着1号选房号从容选房。
据了解,该房屋征收地块涉及居民630证,单位31证。从今年3月30日一轮征询高比例通过以来,历时3个月,终于梦想成真。
“旧改有尺度,南西有温度”,为推进旧改工作,居委干部、楼组长一次次跑居民家说清楚旧改政策,帮助解决家庭矛盾。
居委主任汤永珍也是属地居民,对旧改的期盼感同身受。
只要雨停,居民习惯到弄堂里坐坐。
放暑假的孩子。
从长乐路往里看,不一样的风景。
接孩子放学的老人。
这里的弄堂四通八达。
接下来,居民将陆续搬场,即将开启幸福新生活。
完成签约的王建国夫妇(中)没有走,和许多居民一样等待生效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