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轮渡只能载40多辆电动自行车,速度太慢了,候车通道因此挤满了人和车,这样会给安全带来隐患。”近日,在浦东三林路渡口前往浦西上班的市民沈先生发现,等待上船的时间变长了。原来,自5月12日起,上海市轮渡公司采取限流措施,在部分渡口根据骑行电动车的客流量情况实行不定时航班。
新措施使得单次轮渡的电动自行车承载量下降了,但也带来了早晚高峰拥堵的新问题。这样的两难如何解?
有市民耗费45分钟渡江,等五班才上船
5月13日7时45分,喜好绿色出行的沈先生骑自行车至三林路轮渡码头,发现队伍竟然已排到售票处十多米开外的地方。焦躁不安的电动自行车队伍争相占据队伍前方位置。下车推行时,他小心翼翼,生怕被后方的电动自行车车头碰擦。直到8时10分,他等到了第三班轮船靠岸,终于登船渡江。“以往8点就能上船,现在采取限流措施,开船没了准数,容易导致上班迟到。”
5月13日,三林路渡口早高峰。
当天7时20分,按往常骑电动自行车的刘先生也抵达了渡口,因现场混乱的秩序,还被撞坏了牌照。“6点40分至7点之间是许多建筑工人要赶到对岸报到的时间。延误后,大家心态都比较着急,不断加塞插队,有乘客和工作人员还发生了口角。”从开始排队到抵达江对岸,他一共耗费了45分钟。“原本渡口有固定的发船时刻表,基本15分钟就能到对岸。限流后,发船时间无法确定,上班族得预留出更多时间。”
由于跨江隧桥限制,本市电动自行车几乎只能靠轮渡来过江。三港线是连接浦东三林路渡口和浦西渡口的轮渡线,仅2艘船承担运输。不少距离地铁较远的居民坐轮渡再转乘地铁,此外,由于渡口两岸有大量待开发区域和建设工地,携带建筑材料和工具的来沪打工人员也会选择骑行电动车坐轮渡来往工作地或居住地。
渡口通道狭窄,人车混行有隐患
5月15日早上7时,记者再次来到三林路渡口。渡口附近的主干道路还在施工中,周边城中村的废弃建筑还未拆除。轮渡口位于滨江绿化带上,使用彩钢板搭建了售票处的棚顶,建筑老化明显。轮渡空间也相对局促,单条出入口的宽度只能容纳3辆骑行电动自行车人员并排等待。当天,在多位工作人员的现场管理下,渡口拥堵状况已经比之前几天好了不少。
记者观察到,三林路轮渡口设置了四个通道口的标志牌,自左向右分别是自行车通道、摩托车通道、行人通道、自行车通道。但从实际操作看,由于通道空间有限,这样的划分无法真正实行,整个队伍处于人车混行状态。队伍中,90%以上均是电动自行车,经常有后方车主撞到前方的车身。刷卡道闸仅有两处,有乘客发生刷卡响应故障时,不乏有催促和鸣笛声。自行车车主在下车推行时,往往被电动自行车车主加塞、赶超。
进入船舱后,记者注意到,船内用黄色粗线在船舱一周的边缘标记出应急通道区域。工作人员不断提示乘客,电动自行车需要集中停放在中间区域,避开应急通道区域。记者数了数,船上约有50辆电动自行车,4辆自行车。不过,出于乘坐时间短、方便快速下船等原因,大多数电动自行车也不会关闭电源。
船到岸后,电动自行车鱼贯而出。相较于三林路渡口,浦西的渡口因为空间条件更加宽裕,早晚高峰的拥堵情况并不突出。
由于空间有限,排队通道处于人车混行状态。(车佳楠/摄)
采取限流措施要兼顾市民需求
在渡口附近,记者看到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在5月9日、12日发布的公告提示,根据骑行电动车乘客流量情况实行不定时航班,请过江乘客合理安排出行时间,乘客进入渡口、渡船请勿占用应急通道,驾驶电动自行车乘客请关闭电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步行乘客进入渡船请上二楼客舱。在现场,“渡口路段车多人多,请减速慢行”的广播提示在循环播放。
船舱一周的边缘标记出应急通道区域。
渡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船舱内划出应急通道区域后,大概能提供45辆左右的电动自行车停放。为应对早高峰大客流情况,他们已让轮船开足马力,提高班次。有轮渡工作人员向市民解释,三林路渡口年久失修,码头条件只能容纳一艘船靠岸。因此,渡口目前已通过提高班次的方式加大运力,力争从15至20分钟一班缩短为10分钟一班,以减少早晚高峰的拥堵情况。
三林路渡口的码头条件只能容纳一艘船靠岸。(车佳楠/摄)
事实上,不仅仅是三林路渡口出现了拥堵。近期,西闵线轮渡(西渡渡口-闵行渡口)、草临轮渡(草镇渡口-临江路渡口)均由于运力配备无法满足市民需求,早晚高峰排队等待时间加长。杨复线轮渡站内(复兴东路渡口-杨家渡渡口)和塘董线轮渡站(董家渡渡口-塘桥渡口)内本来有休息区放置椅子供人休息,但是划出应急通道后被撤走,也影响了乘客们的休息。
不少市民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在轮渡内划分应急通道是必要的,这样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提高疏散效率。但他们也提出,施行限流措施的同时,是不是可以兼顾市民需求,根据以往高峰的客流量数据,因地制宜灵活制定好高峰期和平峰期的运力配套分配,加强管理引导,寻求安全与便民的平衡。此外,上海部分轮渡口的硬件设施较差,由于限流导致的早晚高峰拥堵,也带来了踩踏等安全隐患,这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