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银行”模式在上海已落地生根五年多,近日,又有一家“食物银行”在杨浦区肯德基嫩江餐厅的门口诞生了。这家肯德基食物银行其实是一台电冰箱,十余袋包装好的肯德基原味鸡、辣鸡翅等整齐摆放。中午11点,食物银行准时“营业”,排队领取食物的人群中不乏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社区志愿者等户外工作者。
记者看到,冰箱内整齐摆放着的食品包括肯德基原味鸡、辣鸡翅、黄金鸡块、华夫、可颂等等,在冰箱侧面写着“厉行节约、珍惜粮食、物尽其用、合理拿取”的字样。为保证食品安全,食品采用冷冻形式存放,冰箱温度在零下22至零下18度之间。在每份产品的包装袋上,工作人员标明了存入日期和食用指引信息,最大程度保证余量食品的安全性,并提示:“冰柜内食品非即食食品,需要重新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5度方可食用”、“食品只可当天食用,且只可复热一次。”
由于地处居住区和大型商超,中午11点还没到,食物银行前就有市民自觉开始排队。队伍中的环卫工人吴师傅说,中午休息正好看到可以免费领取食物,想来体验一下。一名蜂鸟配送的外卖小哥说,送了那么多顿外卖却不舍得好好犒劳自己一顿,领一份回家好好品尝。还有一名殷行街道的志愿者伯伯说,要替小区里的困难家庭领一份,“马上就送过去,微波炉里加热一下,挺实惠的。”
记者了解到,这家肯德基食物银行是上海肯德基在杨浦区殷行街道指导下推出的公益项目,主要服务周边1.5公里的市民,通过在餐厅门口设置“自取冰箱”的形式,将餐厅可食用的余量食物免费提供给周边有需要的市民,以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并倡导市民践行勤俭节约的新风尚。肯德基相关人士介绍,嫩江餐厅是一家扎根社区的门店,选择把食物银行设立在这里能让街头巷尾充满更多人情味。
对于那些第一次接触食物银行的市民而言,食物新鲜与否是他们最为关心的。对此,肯德基相关人士表示,“受客流、天气等动态因素影响,部分餐厅会有少量的未售出食物。我们在充分利用大数据计算等方式的基础上,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希望能通过食物银行这一创新模式,倡导全民节约意识,帮助社区中有需要的人。”据介绍,肯德基食物银行于去年9月起在全国部分区域上线,目前已在深圳、广州、福州、南京、佛山、上海6个城市开设21家。
其实早在2015年,上海就率先诞生了全国首个食物银行,类似概念的“共享冰箱”也出现在不少街道社区和餐厅、街头。经过几年实践,食物银行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全流程追溯系统,对捐赠方的相关生产经营许可,食物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何时入库何时接受捐赠等一一记录,确保吃进市民口中的食物安全,也给捐赠企业吃了定心丸。
如何确保捐赠的食物,能到达有需要人群手中?食物银行进行过不少探索,有的在社区内开辟领取点;有的需要市民扫描身份证,一张证一天只能领取一次;还有的则由街道派志愿者,定点派送给辖区里的低保和困难家庭。用什么方式给予更容易让人接受?给多少最合适?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加入,食物银行这一模式也将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