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验点”,入境人员接受登记、检测等程序。 /晨报记者 李芹
自3月17日上海宣布升级防控境外输入疫情的相关措施,重点国家从8个扩大到16个后,长宁区的临时集中“留验点”便从此灯光不灭,来自长宁区民政、卫健委、公安等多部门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为上海市民的安心甘当守护人。
登记、检测等都显高效
3月18日16:03,一辆乘坐着17人的大巴车如期而至。早在1个多小时,“留验点”工作人员吉冠中就在工作群里接收到了大巴已从浦东机场出发的信息。20多分钟前,他开始穿戴防护设备,准备前去接人。
之后,吉冠中与随车工作人员禄阳完成了工作对接。清点完人数后,吉冠中将一行17人带到了室外等候区。
整个室外等候区被划分成了两块,左边是行李消毒区,右边是人员等候区。这已经是吉冠中当天接待的第三批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了,因此所有人都被临时编变为“C组”。这一编号将贯穿始终,他们的核酸测试样本也将整批次地送至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化验。
虹桥、新华……室内区域的一侧根据长宁区的十个街镇被统一编号,在等待的时间里,这里会临时存放入境人员的行李。而行李的主人,会在完成登记信息后进行核酸测试。直到6-8个小时结果出来后,行李会跟主人汇合,一起坐上所在街镇的车辆回到家中,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检测点离室内的登记处一步之遥,不过却是在室外的一处通风帐篷,整个检测区也被分成了等待区和检测区,所有的位子间隔等在1米以上。从加拿大经由美国转机的JASON(化名)是当天的首位检测者,虽然只是短短在美国转机待了3个小时,但他觉得“这样的谨慎对大家都好”。他直言,回来之前也看过很多报道,担心在机场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没想到从出舱门到抵达“留验点”,也就花了4个多小时,还是十分高效的。
张开嘴巴,现场医生将棉签深入JASON口中,在喉咙深处稍用力刮了几下就完成了取样,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秒钟。“现在,你可以到一旁的10号楼留置点休息等候,显示结果为阴性的话会通知你所在街镇派车辆接你回家的。”
留验点:严防与温情同在
101、102、201、202……整 个10号楼被临时安上了不同的门牌号,入境人员在完成核算测试取样后,会根据抵达车次的不同进入各自房间休整、等待。室外,饮水区提供一次性的杯子。更暖心的是,还有简餐和点心。
来自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是“留验点”的医疗支持力量。记者见到中心党支部书记裴道灵时,他正和几名医护人员一起安装取暖用的油汀。他告诉记者,中心这次派出了30人的骨干医疗队伍,10人一组,12小时一班,三班接力“留验点”工作。中心内其他没有一线固定岗位的机动人员随时待岗。
公园入口处的6号楼是吉冠中和同事们的临时办公点,吉冠中在登记处忙碌时,搭档陈敏捷也没有闲着,除了和浦东机场T1/T2群、虹桥机场T1群对接即将送至“留验点”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情况,还要根据即时得到的核酸检测结果与各街镇完成对接,请他们及时派车到现场来接回属地居民。
严防疫情外部输入,管理是必要手段,但“留验点”的温情同样存在。作为“留验点”的负责联络人,长宁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徐军告诉记者,这两天和之前相比,一些无人陪伴的小留学生开始多了起来。对于这批入境人员,他们会给予特别的关注。
每天的下午到凌晨时分,总是“留验点”最为忙碌的时候,常常是刚刚安置了一车的入境人员,又一车的入境人员又到了。
“既然在这里工作,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守好我们的岗位,就是守好我们的上海。”徐军说。
忙到连轴转,老熟人一次次相遇“留验点”
19:20,两批共计16位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报告出来了:阴性。他们可以回家了。就在他们高兴地等待所属街镇派车来接自己的时候,医护人员开始进入到交接班时间。
在现场忙碌了一天的长宁区卫健委工作人员吴琼看到了许久未见的两位老同事,“是侬啊”“不要靠我太近”——初见面的喜悦一过,吴琼就自觉地离老同事一段安全距离。
“工作人员都是连轴转,人手安排不过来,各部门抽调,经常能意外地碰到熟人。”吉冠中见多了这样的场面。事实上,吴琼也是他的老熟人。两人作为机关青年干部,经常在不同场合遇见,这一次又在“留验点”相遇了。
话音未落几分钟,一位即将来“留验点”工作的机关干部就出现在了吉冠中的眼前,凭着熟悉的声音,他一眼认出了吉冠中。
“这里是登记的8号楼,那边绿色的帐篷是采样区,采样区往前是留置等待的10号楼,我们的临时办公室在6号楼。”吉冠中一边给熟人“导航”,一边留意着手机里的各群信息。因为从现在开始直到次日凌晨,这里又将是一个忙碌的不眠之夜。截至3月17日24点,长宁区累计安置重点国家入境人员1710人。
或许,正是有了这一位位担心摸不到门提前来认路的“靠谱哥”、“靠谱姐”……从“舱门到家门”的上海管理才能实现闭环无缝,才能一次又一次织就魔都战疫的安心“结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