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棕色棉衣,戴着灰色帽子,小均一步一步走在医院廊道,乍看上去和其他12岁男孩没有太大差别。一个多月前,他刚刚换了心脏。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中山医院联手跨院为小均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3月3日,小均和父亲白家明再次到儿科医院复诊。
3月3日,小均(右)和父亲白家明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诊。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拍摄
“心跳听上去非常强劲,心电图显示各项指标也非常好,小孩现在恢复得很好。”当天,为小均主刀的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教授做完全面检查后说,从目前心功能看,小均没有发生明显的排异和不良反应,身体情况很好,但还是要坚持复诊和随访。
贾兵在诊室为小均听诊,小均的心脏跳动很强劲。
医生的话让所有人松了口气。带孩子从重庆奔赴上海求医的白家明,眼眶泛红,连连道谢:“谢谢你们,救了孩子,非常感谢医院的帮助。”
一颗年轻心脏和一个年轻男孩结合
时间回到1月26日,当时白家明“已经要放弃这个小孩了”。
小均当时处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终末期,胸闷、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衰竭症状日渐加重,心脏重度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脏的射血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
心脏移植手术是挽救生命唯一的希望,但机会可遇不可求。贾兵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春节前小均病情加重后,医院开始寻求心脏配型的机会,但谁都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供体,又会何时出现。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手术准备。
“当时疫情开始爆发,但我们没想到疫情的阴霾下,生命的火光也出现了。”贾兵想起彼时情景也非常激动,他们在1月26日听到小均心脏配型成功的消息,而且是一个年龄相仿的供体,这对小孩无疑是天大的喜讯。
此后一天,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迁移”开始了。得到供体消息后,1月26日儿科医院与中山医院联系,开通绿色通道,当晚把小均送进中山医院,手术由双方的移植团队共同进行。1月27日上午儿科医院获得供体,紧接着,保存、运输、心脏的修剪与缝合小心翼翼又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的供体心脏植入小均体内并成功复跳,只用了2小时。
心脏移植缺血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控制在4小时内最好,而这次只用了2小时就完成整个过程。贾兵说,各方完美的衔接,使得供体心脏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一颗年轻的心脏和一个年轻的小男孩,近乎完美结合在一起。
在手术室,主刀医生们看到,全新的心脏在小均体内开始跳动,一下、两下、慢慢地呈现出稳定的节律,跳动也越来越有力。随着撤离体外循环,小均的心律血压等一系列监测指标都处于一个安全的范围,手术非常成功。
做完手术,小均转入重症监护室,进入下一阶段治疗。而且令人欣喜的是,小均手术当晚就开始苏醒,次日下午顺利撤离呼吸机,往后病情很稳定,于2月22日出院。
医生为小均做心电图,心功能各项指标都很好。
以后还须定期复查复检
小均一家是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人,父母都是农民,有个姐姐。一家人都觉得,小均从小身体很不错,“感冒都很少”,还喜欢打篮球。
但直到2019年夏天,小学毕业的暑假,小均自己开始感觉到身体异样。
因为对篮球着迷,他经常回到家也不忘练一练,包括身体力量训练,比如做俯卧撑。六年级的暑假,有一天他在家做俯卧撑,低头一看,意外发现左边胸部比右边高,这个症状让他觉得奇怪,但也没有想太多。
2019年9月小均如期进入初中,开始住校生活,他是校队队员,常常打篮球。不过没多久,他渐渐发现呼吸不太顺畅,回到宿舍“有时感觉躺不下去,感觉吸不上气”。
小均把身体情况告诉家人后,10月下旬,父亲白家明开始带孩子到处看病。起先,在大庙镇、铜梁区的医院都没看出症结,接着前往重庆市儿科医院,一番检查下来发现是扩张型心肌病。
白家明说,在重庆住院治疗将近两个月,小均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小均姐姐在网上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让父母带弟弟到上海看病。2019年12月底,他们赶到上海,开始在儿科医院住院。
“这孩子很幸运,现在身体一点点好起来了,我真的非常感激。”白家明说,“儿子的命是捡回来的”。得病后小均一度非常消瘦,身体每况愈下,自从做完手术,他慢慢进食,体重也回升了。
不过这场病,花光了这个家庭所有积蓄,白家明还借了不少钱,“前后花了30多万”,他不知道往后儿子看病该怎么办。
白家明和小均暂时租住在上海
幸运的是,这家上海医院联系相关基金会,有望缓解小均一家的困境。主治团队在对小均回访时了解到他们的经济苦难,帮他们想办法。小均手术做完,贾兵就和如新华儿童心脏基金会联系,令人欣喜的是,后者承诺为小均后续治疗费用提供资助。
贾兵说,目前治疗很成功,术后前期没有排异反应,但这只是第一步,心脏移植是一个终生的抗排异过程,小均以后仍然要保持定期复查复检,还有下一阶段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