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提法让市政协委员吴榕美激动不已:“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产,也是上海城市的光辉记忆。”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昔日“工业锈带”能不能成为留住上海历史文脉的“生活秀带”?吴榕美、周锋、马建勋、姚卓匀等87位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建议将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深深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的话: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发言、建议、提案,都在倡导保护老建筑、老街区、老厂房等城市记忆。
“申遗”保护独有城市工业记忆
“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祥地,我国第一家工厂、水厂、电厂都在这里诞生。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已经成为最大的、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城市。”吴榕美等委员认为,这些丰富的工业遗产见证了上海工业发展“激情燃烧的岁月”,留驻其中的城市记忆是唤醒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活力。
据这些委员调研,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55 个,全国 3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中的 28 个省区市至少拥有一个世界遗产,但上海尚无一个世界遗产。“这是上海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工作存在的短板。而近现代工业遗产正是上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突破口。”
纵观全球,世界遗产中亚洲仅印度和日本各有一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在第一和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名录中,上海占 23 席,90%集中在“一江一河”沿岸。2015 年市文物局公布上海现存300处工业遗产,“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质量之精湛,国内罕见。上海近七成工业遗产呈连续带形分布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狭长地带,仅针对此区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将降低对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影响。这是无比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吴榕美等委员表示,相关部门应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要求,统筹规划,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留住城市工业记忆和历史文脉。
“上海针对工业遗产的独立保护体系尚未形成。”委员们经过考察调研发现,现阶段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局限于建筑和建筑群的保护与再利用,与工业遗产息息相关的工业区空间肌理、工业景观等历史环境和整体格局被忽视。“往往只保护其物质遗产所带来的建筑使用价值、空间可利用价值,忽略了对于工业遗产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这部分内容缺乏同步搜集、整理、宣传和利用。”委员们指出,还有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工业街坊、工业区未走进官方保护视野。
去年,杨浦滨江沿岸新增 2.7 公里贯通区域,开创性的将滨江工业区原有的特色空间和场所重新融入城市生活中,保护了十多座原有工业产业的内容、生产器具和设备等具有内核和肌理的工业遗产。“这种以工业传承为核心的设计和实践,为保护和改造作出典范。”
提升历史建筑日常监管水平
茹国明代表走访了多处优秀历史建筑,在汾阳路79号和东平路9号两处知名历史建筑,都发现局部破损情况,但业主因各方原因难以承担日常维护职能。
历史建筑为何难保护?茹国明分析至少有三点原因:目前保护类别二类及以上的优秀历史建筑按“原工艺、原材质、原形式”要求进行修缮维护费用较高,一些历史建筑修缮单价达每平方米8000元;根据相关规定保护修缮必须委托专业检测、设计、施工单位负责,推荐目录中一般都是较大型的企业,一般不承担“中、小修”项目;缺乏日常专业物业管理人员定期“体检”,难以进行“预判性”日常维护性修缮,往往造成较大损坏后才进行修缮,加重负担。与之相对应,目前的日常监管以人工为主日常巡查,难以实现上海精细化管理要求。“2017年6月,巨鹿路888号发生优秀历史建筑被拆事件,已发生再修复的难度巨大。”
他建议,加大对私房、系统房业主的支撑力度,加快研究出台保护修缮补贴的实施细则。“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后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已从顶层设计和法理依据上加大支撑力度奠定基础,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政策标准和实施细则。”
此外,历史建筑保护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目前武康大楼等10幢优秀历史建筑试点安装了历史建筑智能监测设备,对建筑倾斜、位移、裂缝、震动情况进行不间断监控,并同区网格化2.0建设对接完善了后续处置闭环,但在全市历史建筑覆盖面以及技术优化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让优秀历史建筑融入现代生活
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了“两难”问题:“有时想拍下这些美丽的优秀历史建筑,结果发现外墙上挂满了空调外机。如何既保护好历史建筑风貌,又能让身在其中的人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时筠仑代表走访发现,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058处、3075幢,绝大多数都在市中心,相当一部分位于繁华商圈。茹国明也发现,优秀历史建筑个人装修十分普遍,这些小、微装修工程量大面广,不加以规范和约束也会对优秀历史建筑造成较大破坏。
时筠仑建议,历史建筑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使传统适应现代生活可持续使用;同时要尊重和吸收优秀历史建筑的结构和色彩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使新老建筑整体和谐。茹国明则建议,市级层面出台全市统一的优秀历史建筑小、微装修管理指导性文件,区、县房屋管理部门与街道、房管所和公房集团共同组成联动巡查队伍,事中联合专家、物业及第三方专业单位提供专业指导,事后进行符合性验收,并在日常巡查中加强随机回访,将事前审批转变为全过程巡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