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岳阳路上又一老洋房开启新篇章。历时三年修缮,新落成的岳阳路 168 号变身上海京剧传习馆,成为传习京剧技艺、传承京剧艺术、传播京剧文化的重要基地。院内主要由一栋百年洋房和一栋LOFT风格现代建筑组成,新旧融合,呈现“传”“习”之寓意。
“酒香也怕巷子深” 京剧传习与传播一样不落
今天的开馆,也拉开了上海京剧院首任院长、“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诞辰125周年的系列活动帷幕,除了市区各级相关领导、上海剧协、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以及兄弟院团代表前来道贺。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周信芳先生在沪家属代表、京沪两地戏剧评论家以及京剧爱好者也纷纷到场共同庆贺这一好日子。
在今天的开馆仪式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感慨:“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传习工作越来越成为京剧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应当引起传统文化从业者的高度重视。这其中既包括人才与剧目的传承、传播,也包含了面向大众的普及与推广。”尚长荣希望,传习馆的正式落成,将成为京剧传习的崭新平台,全新助力,推动传承与传播的工作向系统化、集中化、专业化迈进,也将吸引、凝聚更多的关注和智慧,为京剧在新时代的繁荣与发展谱写更多的可能。
近几年来,上海京剧院在“传”“习”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京剧走向青年”活动、飞行学校、“京剧跟我学”时尚课堂、“京继人”项目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在未来的运营中,京剧院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不断拓展外延性强、灵活度高、形式多样的传承传播项目,实现文旅融合和区域联动,为传习馆注入更多新能量。
“传”“习”“创”三路并进,推动京剧艺术繁荣发展
岳阳路 168 号院内的多栋建筑,始建于 1921 年,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其中建筑年龄最大的“比必夫人住宅”,由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糖王”黄奕住居于该建筑内。解放后,该建筑成为市文化局、海洋局等政府部门办公场所。上世纪 80 年代起,这里成为上海京剧院的大本营,见证了国粹京剧近 40 年来在上海的发展。 2015年,上海京剧院迁往天钥桥路1198号,有了全新的办公练功大楼的同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剧场——周信芳戏剧空间。与此同时,岳阳路168号的几栋近百年建筑进入修缮期。历经3年修缮,岳阳路168号院内的4栋建筑除一栋现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办公用地外,另外三栋均为上海京剧传习馆所用。
今天开馆,上海京剧院特别邀请了线上报名的数十位普通市民,亲身体验在传习馆开展的各种京剧普及推广活动。 在旨在履行“传”的使命的百年老洋房内,国家一级演员傅希如正在开展“明星公开课”《不近梨园,怎知京彩如许》。据了解,场馆将定期开展“大师沙龙”“明星公开课”“绝版赏析”等活动。除了可以授课,洋房室内以京剧名伶的实物展陈作为装点,配以VR、AR等科技互动体验,全方位展现京剧的魅力。其内设有“城市客厅”“满庭芳”“节节高”“苏幕遮”“普天乐”等多个传承展示空间,用于开展各类京剧活态传承活动。 在另一栋LOFT风格的现代建筑,十几位小朋友正在跟着花旦演员杨扬学习拾玉镯的身段,一招一式认真又乖萌。这栋建筑旨在担当“习”的职责。馆内上下共三层,每一层都具备专属功能,同时又是灵活多变的多功能传习空间。这里将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小型演出、京剧研习、梨园影像等各类面向市民的京剧普及推广活动。 4 号楼为南伶书苑,位于传习馆院落进门处。它将担当“创”的职责,展示各类与京剧主 题相关的文化产品,满足当代年轻群体追逐个性、乐于分享的需求,更大范围传播京剧艺术。
《周信芳全集》后八卷首发 二十四卷全部完成出版
恰逢周信芳先生诞辰 125 周年,上海京剧院也与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共同策划举办了“传·麒”纪念周信芳诞辰 125 周年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包含纪念演出、雕像揭幕、珍贵影像展、图书出版、主题讲座、绝版赏析等。 今天,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雕塑家杨冬白创作的周信芳先生雕像的正式亮相,也为活动解开帷幕。值得纪念的是,《周信芳全集》后八卷随后首发。至此《全集》二十四卷全部完成出版。这是对周信芳大师艺术成就的一次最系统和最全面的总结,展示周信芳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再生创造和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成果。 同期开展的“纪念周信芳诞辰 125 周年珍贵影像展”也通过展示艺术家舞台和生活两个块面的点滴,带领参观者走近周信芳的传奇人生。尤其超过半数的从未公开发表珍贵照片,引发不少老戏迷驻足热议。 此外明天起,还将有三场系列演出隆重开演,届时,将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领衔,带领几代“麒派”艺术传人轮番登台,并特邀京昆各界名家大师,共同为戏迷带来周信芳的拿手好戏与“麒派”新编大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