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狭小的园林空间如何对应大众观光需求?1月3日,2020年“江南文化讲坛”第一讲在上海古猗园清磬山房开讲,探讨古典园林在当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夜晚的古猗园
文化遗产“微更新”要做到“最小干预”
江南文化讲坛是古猗园携手华东师范大学精心打造的学术品牌,2020年第一讲邀请到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委员会副会长金磊,以《不忘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为题,发表真知灼见。
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已大大拓展了传统意义的保护模式。空间的延伸已属创新,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标志。金磊认为,一座城市是放大了的建筑与景观,它以文化为基,以历史为柱,以精神为顶。遗产的城市文化价值中,遗产旅游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委员会副会长金磊
金磊提出,修复文化生态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大课题,改造与再生中的“微更新”要真正做到“最小干预”。2019年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针对国外著名遗产巴黎圣母院等的火灾事故,及近十年来国内150余起文物火灾被毁事件的教训,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在面对国内大力倡导“夜经济”的同时,对于各级文保单位要慎重科学地考虑“亮化工程”,例如: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亮化工程”,在文物建筑外安装灯具要保持安全距离等。去年中秋,古猗园首次点亮夜公园,灯光布置以维持文物本体及历史环境风貌为前提,金磊认为这就体现了科学提升建筑景观的可持续理念。
海派园林要因地制宜兼顾传统与演进
另一位演讲嘉宾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殷力欣认为,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百年进程,留下了众多建筑文化遗产,但其中涉及园林景观的项目,至今仍是一个相对而言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方面。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殷力欣
在当代生活中,园林景观处于什么位置?在殷力欣看来,园林景观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是必须维护的城市之肺,是最受欢迎的大众乐园。“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普遍狭小的空间如何对应大众需求。”殷力欣说,“即使是苏州拙政园这样的大型园林,也难以应付日益增加的游客流量。可是,一些上乘之作却门庭冷落,难以自给自足。”
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建筑群
以古猗园为例,古猗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朝改为公园,1958年起扩建修缮,是一座古老而不断焕发青春的海派园林。“从某种意义上说,嘉定古猗园传统建筑遗产,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20世纪文化遗产。”海派园林构成上海地域文化特色的要素之一,殷力欣建议,“要针对不同的园林实例,制定不同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策略,兼顾文化传统守望与文化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