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创园区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区一特色”的发展格局。记者近期走访多家文创园区发现,各区在文创产业布局之中有不谋而合的前瞻视野:对于电竞这样的新兴文创产业,各区都以文创园区作为孵化地,或引进电竞战队成为赛事举办地,或打造联盟勾连产业上下游。而在结合土地、经济等实际情况与文化环境,针对园区发展也各有独门绝招:工业用地存量大的打造园区集群,让新兴业态在园区的彼此勾连中积聚产业爆发势能;通过精准定位园区贡献税收的同时还能补足公共资源短板造福周边居民;园区变身可打卡的旅游景区引流的同时,也在文旅IP的打造上先行一步……
能有如此发展格局,是市区镇各级政府引导与社会、企业的多方联动之下的成果。记者选取黄浦区、宝山区、闵行区三区作为案例,看文创产业盘活区域经济的“上海方案”。眼下,这样的“上海方案”有望系统化梳理。市文创办正着手编写《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阐述全市园区的优势特色、资源禀赋、运营模式、服务体系、产业融合、区域布局乃至评价体系,为全国提供可镜鉴、可复制的成功案例。
黄浦
一个街区的11家园区
“组团”打造国内示范集群
要提起上海文创园区,不可不提建国中路上的8号桥一期。作为探路者之一,经历16年的园区品牌,如今又为行业带来怎样的新趋向?答案就在相隔两公里之外的局门路。在这沿线,其二期、三期、四期吸引了戴森、抖音等一批现象级企业入驻。
戴森位于8号桥四期园区的中国总部从500平方米一路扩张至2000多平方米,直至2018年底,8号桥面对戴森6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需求“无能为力”时,双方才依依不舍地“挥别”。有意思的是,戴森这位老主顾的办公新址中海国际距离不过一公里,这样一家工业设计巨头因为有8号桥的“前缘”,最终留在了黄浦。可以说,戴森的故事也勾勒着文创企业在园区孵化、成长最终振翅离巢的轨迹——作为文创产业的孵化地,通过优质环境与产业聚集为初创阶段、初涉中国市场的创新企业提供发力引擎,而当其走上正轨谋求更大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重要贡献者时,园区更是乐见其成,与政府携手留住企业。
眼下,戴森中国总部在8号桥的旧址又入驻一家众创空间,就在同行戏言其中会否诞生第二个戴森时,启客作为园区运营方,却低调支持一家入驻创业企业——连联设计集团。走进这家企业办公区,仿佛一家手作工坊。不过,它销售的不是最终打造的手机壳、瓶瓶罐罐等文创产品,而是通过打样来向设计师推荐各种新兴原材料。“新材料是工业4.0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尚属萌发期,国内不管是家装设计师还是建筑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第一反应就是搜索阿里巴巴,选择有限、良莠不齐,更不用提材料创新。”连联创始人吴迪介绍,企业与法国、德国材料库达成战略合作,建成国内第一家线下材料库,其12000种的材料数量更是达到亚洲第一。连联不仅面向各行业设计师提供创造灵感和咨询服务,其通过技术整合研发的鱼鳞板已经作为外滩防汛墙投入使用,通过金属板上不同倾斜角度的圆点像素折射的光影图案,讲述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变迁。
而更有行业示范意义的是,在黄浦区文创办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8号桥联合以局门路为轴线的0.5平方公里区域中的越界智造局一期二期、宏慧·盟智园等八家园区,成立上海江南智造创意产业促进中心。这一组织打破了同行竞争壁垒,让园区运营方联合入驻企业,坐在一张圆桌上,共同谋划打造“江南智造”创意产业集群区的美好愿景。
就是这样一种凝聚力,这条长仅1.2公里却有着百年历史的小马路,之于路人居民,感受不到园区与园区、园区与街区社区间的边界;之于入驻的近300家企业,可能过条马路就能遇到下一个合作伙伴。11家园区的合力之下,贡献年营业收入近156亿元,每平方米税收产出更是从2014年的1446元跃至去年的5222元。
局门路因附近的“江南制造总局”而得名,从纺织厂云集的“织造”发端,到改革开放中以江南造船厂为代表的“制造”转型,再到如今文创产业云集带来的“智造”升级,一字之差,呈现的是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的百年风云。
闵行
“4589”战略推动产业发展
涉水文化装备版权等新兴领域
原本作为产业办公集聚区的文创园区,在打造公共文化体育空间的同时,甚至还能成功申请成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从台胞父辈手中接过传统纺织企业的“二代”创客连泰瑞,集结海峡两岸一众文创从业者,将一块距离七宝老街不到三公里的工业用地,变身成为颇具旅游人气的麦可将两岸文创园,让从虹桥下飞机、高铁的游客,在老街感受传统之外,又多一个体验两岸文化的新选择。
市场讲究头部产品,对于园区,一个能够在游客、企业中引流的头部企业更是抢手资源。为此,麦可将把同样来自宝岛台湾的“纸箱王”请来。麦可将文创园执行长刘亦展介绍,作为台中区域传统包装工厂转型为文创行业领军者的成功案例,“纸箱王”在“921”地震之后建设的纸箱主题乐园成为当地的旅游热门景点。从场景搭建到体验活动再到文创伴手礼,无一不是围绕纸箱这一核心要素。引介到上海不单是为大陆同胞呈现台湾传统企业转型的绝佳样板,同样也为园区找到了“导流”大户。刘亦展戏言是“谈到把所有的竞争对手谈走了才有了这次合作”。
乘着纸箱制作的火车在乐园外围游历一番,不得不感慨宝岛台湾年轻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巧思:几分钟“旅程”里,穿过室内的纸箱王国,来到钢筋搭建的空中花园,处处都是拍照的取景地,就连虹桥国际机场划过天际的飞机也成了景观。下了车,纸箱主题餐厅则能让游客体验纸火锅涮食物的乐趣。
即便是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也抓住了文化创意与旅游深度融合诞生的新兴市场。总经理张欢介绍,园区计划推出文旅IP试点打造项目,以纪录片拍摄为起点,致力于将影视粉丝向游客转化,借力文化标签打通衍生市场……进而实现线上线下流量、景区与版权资源的良性互动共享,合力推动文旅IP的产业链布局。
带旺市郊人气的同时,闵行园区也没有放弃对新兴文创产业的探索。据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王磊介绍,去年7月区委区政府出台《闵行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和《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文创产业发展的“4589”战略,而其中的“5”对标的即是在创意设计、网络信息、传媒娱乐、文化装备、文化艺术等五大文创产业领域加快形成突出优势。
位于得丘礼享谷的马努艺术是一个艺术家、工程师、设计师组成的另类团队,创作基于代码函数生成的建筑装置艺术作品,已成功转型为商业规模化生产的文化装备企业。走进办公区,建筑设计师正用代码生成一个超大型的建筑装置,将外星科技图腾与川剧变脸元素进行算法叠加——这是为成都正在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打造的。作品利用马努自主研发的矩阵控制系统,实现百万级别的机械点阵控制。别小看这样一套装置,要用到超过20多项企业申报的发明专利。马努另一款量产化作品“龙鳞”,将建筑美学单元与光电结合,打造兼具多媒体、机械复合型媒体建筑。尽管还在研发阶段,订单意向已经接到手软。原来马努艺术作品常年受邀在各大艺术馆展出,多家奢侈品品牌、地产商找到企业,借此打造品牌地标建筑外立面,实现商业品牌与艺术的跨界。
宝山
推动文创园区实现
公共服务与财政税收双赢
前不久,高境镇因打造“5G小镇”的雄心,在上海刷了一把“存在度”,殊不知在其科创如火如荼的同时,文创产业也在飞速发展。高境镇仅7.1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中,集聚着大到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小则5000平方米的十几家文创园区。
这背后是高境镇盘活为数不多的既有资源,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先机的忧思。目前高境镇房地产业对于财政收入的贡献比例已经低于10%,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从何而来?镇长高虹军把科创与文创看作是两大引擎。通过盘活有限的闲置工业厂房用地,以及引入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新兴业态,实现小镇第三产业能量的集聚。
事实证明,高境镇的选择没有错,在全国减税降费的背景之下,镇政府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不降反升,同比增长近16%。
不过高境大力发展文创的核心目标绝不是增加税收,而是以园区建设补足小镇的公共资源短板。所剩无几的土地存量需要精打细算,更要精准定位,高虹军“缺什么补什么”的逻辑很朴实却见实效。就近期新开设的几家园区来看,比如江杨南路高跃路这一片区居民区多,然而公共运动设施配比不足,健身步道少、体育器械少。因此以体育为主题的文创园区三邻桥体育公园填补了这一不足,跑酷、攀岩、潜水……这些新兴小众体育活动都能在这里找到身影。而在园区周边,400米环形跑道、滑滑梯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则免费向周边居民开放。记者走访正值周末,看到场馆内人气颇旺,不少市中心的年轻人也慕名而来。
再比如,新杨湾弥补了周边绿化的不足。为了扩大租赁面积,大多数园区尽可能搭廊架梯扩大建筑面积。但在新杨湾,七万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容积率只有零点八。这不仅是为入驻企业打造低密度的绿色办公环境,同样也服务于区域绿化建设。要知道,面向贯通宝山、虹口、静安三区的江杨南路主干道,工业厂区不少,背靠的西泗塘河则正经历又一轮河道整治,缺的正是一块能够整合园区绿化与水岸绿化,供市民漫步的去处。在引入国药器械上海公司这个年营收40多亿元的央企“巨无霸”贡献税收的同时,新杨湾也自觉承担起服务区域建设的使命——就连江杨南路殷高西路十字路口的绿化,企业也一并“包揽”。镇党委书记张惠彬表示,在高境这样的“螺蛳壳”里,要实现民生和产业的和谐发展,园区必须开墙透绿、服务社区,社区提供产业应用场景、消费客群支撑园区发展,推进新形势下产城融合的高境版“微实验”。
日前,高境镇将目前最大的一块工业遗存用地,交由市国资委旗下的临港集团重点打造为“新业坊·源创”园区。作为上海最具实力的园区开发和运营商,临港并不满足于以商业配套带动周边夜经济,以厂房铁路改造创建宜居城区,其已然向电竞、邮轮经济等领域布局——“第三届中国电子竞技创新大赛”总决赛于上个月圆满落幕;2023年即将问世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设计研发来自园区企业中船邮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