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一年你的口头禅是什么?在诸多2019年流行语榜单中,几乎都能找到“我太难/南了”。在这句调侃中,我们看到的了当代人渴望抒发生活压力的情绪,但更让我们动容的是,这种情绪背后隐藏着的无数个体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拼搏。时值岁末,我们盘点一年中这座城市发生的点滴变化,希望通过这些“小确幸”,让你在迎难而上的生活中多一些温暖与乐趣,让你更多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
东方网记者汪伟秋、熊芳雨12月25日报道:上海民政局日前公布,截至12月初,上海所有“为老服务类”实事项目已经全部提前且超额完成,其中,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建数达到1485张,是目标额1000张的近1.5倍。在床位数背后,上海还活跃着一群为认知症老人“守护记忆”的人,岁末年初,让我们走近这群“记忆守护者”。
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改造,改什么?
认知症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会影响到记忆、注意力、语言、解题能力。作为描述特定症状的一个统称术语,认知症的种类里既包括了近年来逐渐为人所熟知的阿茨海默症,也包括亨廷顿氏病、帕金森病等特定可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据民政部门估算,在上海,认知障碍老年群体约有20万人。
位于虹口区的银康老年公寓,外表如同普通住宅小区一般,路过的行人不会想到里面住着这么多认知症老人。上海已连续两年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其中,银康老年公寓就“认领”了76张,可以说是上海认知症照护床位改造最多的机构。
2012年,当银康老年公寓收住第一位认知症长者杨奶奶时,并没有意识到认知症照护的复杂程度。在经历了迷茫、焦虑、慌乱后,院内的护理员们才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照护体系。
如今17层的老年公寓入住率已超过70%。银康老年公寓2015年专门开辟了认知症专区,逐渐形成4个分区、76张认知症养老床位的规模。目前,这里住了60位认知症老人,由21位护理人员悉心照料。
认知症照护床位如何改造?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踏入认知症专区。大三室一厅仿佛一个小家,有常规家庭中的小书房、迷你厨房、会客厅、休闲室等环境布局,随处可见的钟表、月历提醒着认知症老人当下的时间,不同颜色的花艺门牌则提醒着老人自己所在的居所、复古的台灯、1985年的《收获》杂志……银康记忆家园负责人唐园秋告诉东方网记者,环境对认知症长者照护的影响不容小觑,许多认知症老人会忘记短期内发生的事情,但对长期记忆是有印象的,老物件能让他们更有亲切感。
唐园秋说,认知症床位改造,不仅仅要有一张有围栏的床,更多的是“软件”上的跟进。“为认知症老人营造家庭式住养环境,提供针对认知症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精神支持、社会交往等服务也要跟上。”唐园秋透露,认知症照护的压力很大,按照《认知症照护床位设置指南》要求,专业护理员数量要跟床位数匹配,在银康,这一人员配比达到1:3。
唐园秋每天也有小担心,目前在银康认知症专区内的老人以中重度为主,走失的风险很高。为此,记忆小镇内配备了“秘密武器”。“我们四个区域全部配有门禁系统,还有类似共享单车的电子围栏系统,一旦发生情况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