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880元的墓葬7年只卖出22穴 墓地“经适房”接受度仍较低


 

2019-12-19 23:29:29

摄影 贡俊祺

  据《劳动报》报道,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墓地资源紧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墓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每到清明冬至,常有人调侃“死不起”。然而,真就“死不起”了吗?

  早在2003年起,上海就大力推广小型墓、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多种节地葬式。如今在上海,最便宜的墓葬方式只要880元一穴,大部分节地生态安葬的单穴价格不超过2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墓地中的“经适房”价格低廉并且供应充足,但是在市民中却受到了冷遇。虽然近年来节地生态葬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相比传统墓葬方式,仍然是“非主流”。

  上海的墓葬“经适房”你知道吗

  节地生态葬,包括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形式,倡导的是生态环保、节约资源,不占或少占土地,减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2016年初,国家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同年12月,上海民政局、发改委、规土局、环保局等部门也联合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

  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黄一飞告诉记者,受人多地少和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影响,上海殡葬用地短缺日益严重,传统骨灰墓葬形式难以为继,供需矛盾相对突出,推进生态安葬方式,保障群众的基本殡葬需求,势在必行。

  据悉,2008年,本市就已开始研究推行复式家庭葬,并在淀山湖归园、颛桥寝园等公墓进行试点,要求在墓基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的基础上对墓穴进行地下纵深开发,实现多位家庭成员的合葬。当年又相继推出“普爱苑”“无碑墓区”等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式。

  2011年,本市首家大型节地生态墓区在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揭牌,采用“无碑深埋”的形式,逝者的骨灰放置在环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内,可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墓区中不设墓碑,所有入葬者的姓名都刻在一面纪念墙上。

  2016年,上海开展家庭成员合葬试点工作,鼓励殡葬服务单位探索开发多穴位的小型葬,并允许对已使用墓穴进行改造,增加家庭成员骨灰,在节约土地的同时,大幅减轻市民经济负担。

  2017年,实行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政策,对本市户籍居民去世后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每具骨灰1000元的补贴。

  市民接受度低担心孝心“贬值”

  如今,上海各大墓园都在提供低价节地生态葬式,但记者调查发现,市民的接受度仍不太高。

  上海永福园共有三种节地生态葬式,分别是室内葬、外壁葬、花坛葬和廊葬。“刚推出时公众接受度非常低,近两年来正在不断提升,2017年度销售207格,仅占10.43%,今年销售354格,占到了15.7%。”永福园总经理徐汶强告诉记者,节地葬双穴价格大约24000元,而普通墓葬(双穴)则要94800元起。“我们也有880元的可降解葬式,但从2013年推出至今,仅22名逝者入驻。”

  “心里多少是个坎,有条件的不太会选择节地生态葬。”市民金先生表示,有的节地生态葬面积还不足0.1平方米,就跟个小盒子似的,对子女来说肯定希望逝去的父母“留存”的地方也能够宽敞舒适。“连个墓碑都没有,感觉怀念之情无处安放啊。”由于节地生态葬价格便宜,子女担心孝心“贬值”。

  这些文化名人也选择生态葬

  在中国,丧葬文化中历来有“入土为安”、“厚葬”的传统。“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说服人们在殡葬习惯上移风易俗。”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黄一飞表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人多地少,但是受“入土为安”的观念影响,市民群众往往偏好传统墓葬。然而,传统墓葬占地面积较大,土地无法循环使用。“这就需要社会大众观念上逐渐适应了,让移风易俗、崇尚简葬成为社会共识和新风尚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福寿园生命服务学院院长伊华认为,子女的孝心不是由墓或碑的大小来丈量的,作为逝者长眠之处,其意义绝不在于墓碑的大小,而在于情感能量的注入。墓碑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唯有亲人的纪念才能跨越时间与空间。

  福寿园是上海最早推广节地生态葬的公墓之一,自2000年首次推出节地生态葬,至今已有近20年。在这里,不少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学者也选择以节地生态葬的方式长眠:“红房子”医院创始人王淑贞长眠于优雅安静的七星亭内;曾执导《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影片的导演、编剧鲁韧选择了“从大自然中来,又回到大自然中去”的花坛葬;中国外科病理诊断奠基人之一的顾绥岳则是“入室为安”的室内葬……

  每年,上海癌症俱乐部都会在福寿园集体送别“爱友”,他们选择的是花坛葬,不保留骨灰,平均每人仅占地0.05平方米。历年来,已有百名俱乐部成员选择节地生态葬。

  “这些名人与团体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节地生态葬的影响与推广,特别是癌症俱乐部,他们每年来报名参加送行的人也在递增,这种行为受到公众的关注,带动更多人选择。”伊华说。

  比墓碑面积更重要的是情感纪念

  对于墓地,多数国人心中难免敬而远之。然而在国外,一些年代久远的公墓却成了知名旅游景点,游客络绎不绝,例如英国诗人王尔德的墓。

  “墓园公园化、园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的不仅是生态环保的绿色理念,也是弘扬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体现对生命的最大尊重。”黄一飞认为,好的环境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接纳节地生态葬。

  伊华说:“我们一直秉承着‘公墓变公园’的理念,虽然碑在变小,但丝毫没有减少纪念价值,我始终认为,告别应是美丽的。”

  “人们之所以还不能完全接受节地生态葬,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将重心只放在了缩减土地,忽视了人文情怀。”伊华认为,节地生态葬不仅是物理层面的“节”,更是“心理环保”的理念。“墓碑瘦身,纪念扩容,如果逝者的人生文化、生命价值能更好地保存下来,能让子孙后代有更好的感情寄托,人们怎么会不选择节地生态葬呢?”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在“上海之巅”欢度“上海之夏”,上海中心推出系
·“沪九条”后首批住宅用地土拍落槌,4幅地块冷热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上海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
·增加市花显示度 激活文化认同 上海市将建白玉兰文
·今年上半年,上海港两大空箱调运中心空箱吞吐量超
·“党的诞生地”首个红色文化沉浸体验展即将对公众
·沪苏湖高铁全线铺轨完成,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上只角”旧改,“巨富长”地块签约即生效!600
·今天,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来了一批女足运动员,发
·上海野生动物园“夜公园”7月1日起开放 上万只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