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汽车制造业有多难?
上至奥迪、奔驰、宝马,纷纷开始裁员减产和转型;下至吉利、长城早早的缩减年度销量目标;处在行业底部的力帆、海马、猎豹都已经徘徊生死边缘。
在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汽车行业恰好到了阶段性的抛物线的顶端,不光整车制造商难,汽车零部件企业日子也不好过。
今年赫赫有名的信义集团轰然倒塌了,信义集团是国内主机厂配套最多的刹车片制造商,年产刹车片达到3000万套。32年的一路风光,被誉为“汽车刹车片之父”,它的倒下让国内汽车产业一片唏嘘。
汽车行业具有高密集属性,牵连的传统制造业非常之广泛,一荣皆荣,一损皆损。单是汽车轮胎,从2018年至今已经有20多家轮胎企业破产倒闭。
即使放眼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日子也不好过。
具有百年历史,全球五百强荣誉,全球顶尖汽车零配件生产商的德国大陆近日表示:公司将削减发动机制造相关业务,预计在将未来十年内裁员2万人,并且宣布集团内最大规模的重组计划。
博世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所有车辆的ESP系统都来自博世,博世同样不看好传统汽车零部件的发展,而斥重资10亿欧元押宝芯片行业, 为未来自动驾驶打基础,转型已然开始。
日本的日立则和本田报团取暖,今年11月,日立和本田将旗下4家零部件企业组建成为一家,相互取长补短,合并后将成为日本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更好的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另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今年宣布,由于受到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影响,公司利润大幅下滑,未来将关闭欧洲5家工厂,缩减产品范围。舍弗勒作为一家以轴承著称的公司,受到汽车电动化的剧烈冲击。
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汽车企业不好过,背后的零部件供应商则更难。
有人说汽车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想要做强做大,本土必须有强悍的供应商支撑,这也是德国、日本、韩国汽车能走向全球的原因之一。
期待未来中国能诞生一批汽车零部件巨头,类似宁德时代一样的黑马,把握住市场变化带来的机遇,为中国汽车品牌强大推波助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