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2月14日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美术教育从手写教案到油印教案,再到自编教材,一步步在发展进步。今天,“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展出全国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院、鲁迅艺术学院、西安美院等近50所高等美术院校的教案、课程、教学成果等教育文献500余件。
自2017年起,上海美术学院就开始策划“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2017年首届以学生优秀作品为主,2018年则着重教师作品的展览呈现,到了2019年,教育的历史文献呈现在大家面前。如果把“秋实”比作作品,“春华”就是一个过程,把教学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观者或许能比纯粹作品展学到更多。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上海美院的展柜里近200本各地教材文献,串联起中国美术发展的难忘历史。其中包括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最早的教材,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教材,以及许多知名美术院校前身的教材文献,包括非公开出版物的自印教材等,地域跨越大江南北。许多教材的纸张泛黄,钉子已经生锈,近距离接触这些文献,也有一种触摸历史的感觉。
“教材、案例的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中国的美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向,这是目前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不同的模式和方向就决定了我们培养不同的人才,人才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说。展览也不止于历史文献的展示,将由此延伸,围绕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重要的讨论和探索。
如展厅中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金课十五案”,展出了中国美院15门研究生层面的年度核心课程,有动画创作、户外艺术工程策划与创作、东方性版画创作、江南园林精测与研究等,呈现了中国美院艺术教育的基本风貌与核心品格。在中央美院的展区,“升维设计”课程是该校视觉传达专业对新语境下设计方法的探索。展厅中展出了部分学生作业。
历年来,师生之间一直有“艺术是否可教”的争论,“艺术如何教”的讨论与思考,绵延不绝。
“春华秋实——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作为“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的收官之作,由展览、论坛、总结会三部分组成。今天上午主论坛以“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为主题。
回顾历史,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从1912年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开始,经历1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美术教育事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未来中国美术教育该如何发展,在主论坛上,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鼓励人才培养趋于多元化。“大家都在强调文艺的高峰,但艺术人才不可能人人都是高峰,美术教育更应该注重’平原’,有’平原’才有’高峰’。一万张平凡微笑的脸比一两个大师深刻的表情更能温暖社会。”刘伟冬透露,我们的学生不应该以所谓成败论英雄,只要他热爱生命、热爱艺术,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是社会的正能量,就可以视作中国美术教育的成功。
美育并非只是让孩子们去画画或看画展就可以,美育是一种价值观,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实现全社会美育,是当下应该思考的。三年来,全国美术教育界已经通过“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和相关学术活动,形成了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力。上海美术学院与全国近50所高等美术院校共享学生和教师的优秀创作成果、美术教育教学文献,以及新中国美术教育70年成就的研究成果,共同思考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战略问题,共同探索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之道。
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作为支持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组织策划,并与上海中华艺术宫共同承办。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3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