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2月13日报道:山高人为峰,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攀登精神。今年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攀登者》,以中国登山队挑战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攀登者》总策划、上海教育系统高级职称评委汪天云教授12日晚做客华东理工大学,向现场300多位师生讲述了影片背后的感人故事,以攀登者精神为主题进行了一堂生动的电影艺术党课。
电影《攀登者》总策划汪天云教授
“任何的美丽背后都是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作为国内首部以登山为题材的电影,《攀登者》是一次新的探索与突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汪天云说:“我们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一次一次被艰难困苦卡住,一次一次用攀登精神突破,一次一次领悟到一个国家、民族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攀登精神都不能丢!”
《攀登者》剧照
汪天云介绍,影片中胡歌所扮演的“杨光”一角,这个人物的原型是1975年登山队成员夏伯渝。他在攀登珠峰时,因遭遇大风暴,为了救队友让出了自己的睡袋,导致自己因冻伤而双小腿截肢。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2018年5月14日10点40分,夏伯渝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胡歌在电影《攀登者》中
原型人物的故事令人感动又热血澎湃,而扮演者胡歌在拍摄过程中也同样展现出坚强的敬业精神。汪天云透露,其实在电影拍摄期间,胡歌的母亲因病不幸去世。胡歌是众所周知的孝子,母亲突然离去令他悲痛万分。就当大家以为胡歌可能无法完成拍摄时,胡歌在一周后就回到了剧组,并且诚恳地对导演说,如果我精神不够集中,演的不够好,“对我不用客气,我再拍一条。”
珠峰北坡,一度被国外登山家认为是“绝壁”。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登顶珠峰时,不仅从北面上山,而且还是在夜里攀登成功。汪天云透露,珠峰半夜里的最低温度在零下60度,而当时中国正在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登山队员的装备都很差,甚至连队员也不是“职业选手”,而是来自各行各业——有战士、有伐木工人还有中学老师等。“这样临时组建的团队,只到苏联受过短暂训练,我们就上去了。那个时候靠的是牺牲精神,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登上珠峰。我们把东亚病夫的帽子丢进太平洋!让全世界看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