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牛奶已经是上海人餐桌上的日常食品,但在一百多年前却相当稀罕。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是全国最早接触这一外来食品的地方之一,上海人喝牛奶的历史自然也是领先全国的。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上海的牛奶产业如何发展起来,上海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吧~
18世纪以来,欧美商人陆续来华,西方人饮用牛乳的习惯也被带到中国。自19世纪中叶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上海成为许多西方人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的首选之地,对于牛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为本地乳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上海的西方侨民最初用水牛奶经过稀释、过滤蒸煮后饮用,聊以应急。不知是否作为牛奶的补充,19世纪70年代以前,上海市场上还出售羊奶,价格仅为牛奶的1/7。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原产于英国的爱尔夏牛,远渡重洋,成为首批进入上海滩的乳用型牛种。英国人在上海开设的奶牛场有168头奶牛,每天可生产1000公升的鲜奶。随后,原产于法国东南部的红白花牛也被法国侨民带入上海。1870年以后,上海的市场已经开始每天供应新鲜牛奶了,大概是7钱到12钱一瓶(650ml),价格比进口牛奶(15钱)略便宜一些。
1890年前后,徐家汇天主堂修女院引进荷兰种黑白花奶牛。此后,一头英国黄白花小牛和一头荷兰黑白花小牛流入川沙县合庆乡农村,长成后与当地塘脚牛(黄牛)杂交,产出乳役两用牛,又经几代选优杂交,育成川沙黑白花奶牛,成为本地当家奶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