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一批“少年科学家”熠熠生辉。稚嫩面孔背后,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科技的向往。
着迷科技,更关注社会
回忆起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经历,17岁的李健多仍难掩激动。“我在那些科学家面前介绍自己研究的课题和感受,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科学家们提出建议,给了我很大帮助!”
李健多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经过选拔,他带着自己原创的有关“盲人智能手杖”的课题参加了此次论坛。李健告诉记者:“现在我国盲人数量并不少,但市场上的盲人手杖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黑暗状态下没有办法感知到周围环境,因此我就想到采用可见的结构光代替雷达,通过反射的倒影,捕捉前方路况。”
李健多从小就喜欢手工,进入中学后,他对信息科技、劳动技术和物理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几门课程非常锻炼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除了科技,这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也多有关注,“平时会看报纸、杂志”。注重实际的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课题中。此次参加论坛,李健多得到了科学家们在用料和工艺方面的改进建议。他向记者透露,自己有将课题技术申请专利的想法,不过还需要花大约两年时间完善产品。“现在成品采用的器件价格较高,普通人不一定承担得起,今后要进一步缩小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的成本差距。”
没上过培训班,也没机械刷题
2000年出生的陶泽成目前就读于同济大学,他戏称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是从“玩”开始的。小学时,陶泽成就参加徐汇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13岁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科创项目——《胶卷式肥皂纸》,获得了当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