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15岁的“少年科学家”、华师大二附中高一学生谈方琳“火”了。作为中学生英才计划中的一员,她获得了在“桌布论坛”上和众多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获奖“大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爱探索,乐钻研,在自己喜爱的一方天地里尽情遨游——在上海,和谈方琳一样,有许多“小科学家”“小研究员”正探索着未知世界。
“少年科学家”受关注,背后其实有社会各界提供的支撑和资源,包括各类创新平台和培养计划。在上海,许多有“科学梦”的青少年,都可以享受这样一片成长沃土。
搭台◆◆◆
给“少年科学家”一席之地
受邀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谈方琳的身份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一员。其实,上海有一批“谈方琳”。
“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地区由上海市科协负责。项目开展五年以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推荐了百余位知名科学家担任导师、执行导师,每年指导来自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等十余所高中的60余名优秀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目前累计培养人数达400余人。
这类平台,在上海为数不少。平日的下午和双休日,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里总是人头攒动,来自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和校外、校内的科技老师,都会在这里给“小研究员”们上课——为培育具有创新潜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分为市区两级,通过课程培育、课题研究、科学沙龙、参观考察、年会交流等形式为小研究员搭建了开放多元、互动协作、自主创新和亲历科学的平台。据了解,市研究院及各区分院每年招收小研究员超过3000名。每年开展各类人才培养活动2万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