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东海之滨,还是彩云之南;无论在三江之源,还是世界屋脊,大江南北到处都有上海医务工作者的身影,他们星夜兼程解除患者痛苦,用激情书写属于医学界的“青春之歌”。
昨天,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33位月度人物在沪揭晓,上海四位医务工作者当选,他们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周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周行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瞿洪平、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赵坚。
两个28年,奋战在不同的生命战场
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如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如何更早地发现癌情……这一个个问题深深敲击着医生的内心,也促使周俭投身攀登医学高峰的征程。
身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和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周俭从事肝肿瘤诊疗已28年,他不仅手术精湛,还不断钻研创新临床技术,积累了8000余例肝切除和2000余例肝移植临床经验,成功主刀亚洲首例ALPPS手术,治疗了传统不可切除的巨大肝癌,拓展了外科治疗范畴,为引领我国肝癌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贡献。
可他并不满足于手术室的表现,还一头扎进实验室,专攻肝癌早期诊断和转移复发的分子机制及防治对策。他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共同首创建立了基于七个血浆microRNA的肝癌诊断模型,已成功转化为诊断试剂盒,应用于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造福了大量患者;他还发现了一系列与肝癌转移复发相关的标志物,为探索肝癌转移复发机制提供了新线索……在临床医学与实验室“两头跑”,周俭始终怀揣着一个朴素的愿望:给患者谋一个更好的明天。
医者情怀,令人动容。也是从医28年,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瞿洪平面对的是另一个“战场”。在ICU(重症监护室),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是揪心的,监护仪上的数字可能随时波动,生命体征上一秒看似稳定,下一秒就可能急转直下。年复一年,瞿洪平始终处于“待命”状态,节假日都不例外。瞿洪平坦言,这份工作很艰辛,很疲惫,但是,面对医院最危重的病人,面对家属焦虑的等待和充满信任的支持,“永不言弃”成为了一种信念。
“如果你把治病救人当成一种信仰,那么,无论遇到什么,都能咬着牙、拉着患者的手,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瞿洪平说。
鲜活的生命是白大褂上最好的奖章
2010年开展我国第一例近视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2015年又“执刀”第一例远视SMILE手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周行涛被誉为中国“全飞第一人”。但他说,这些“第一”于他而言意义不大,“手术是复杂的,只有给予每位患者最好的治疗才是意义所在”。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年寒暑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宝庆路分部视光门诊室里总是人头攒动。周行涛的诊室固然拥挤,却与周围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问诊时,他的声音并不大,如他一贯的温文尔雅,恰是这样一种低柔而有韧性的声音,给高度近视患者一份安定。
也是在问诊过程中,周行涛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对眼视光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和儿童来说,“防”比“控”更重要。2002年起,周行涛团队逐步在国内最早建立起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和动态数据库。他还是“防盲治盲”奥比斯国际公益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入校近视防控累计筛查41万人次。在近视防控与治疗这条路上,周行涛一路奔走,只为患者追逐光明。
赵坚医生的工作也与孩子们相关。1981年出生的他,是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也是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原派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令人扼腕的是,今年7月30日,他因公在日喀则殉职,年仅38岁。
赵坚是患者眼中技艺精湛的“赵医生”,也是同事、同学眼中的“暖男”,一位憨厚可亲、充满阳光的人。“从没见他对谁生过气,我们规培生的任何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就像一个小太阳,一直温暖身边的人。”有学生这样回忆他。
每年暑假是儿童医院心内科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全国各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会来院求治,其中不乏偏远地区、家境贫寒的孩子。赵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能看到他在六楼和十楼病房之间来回穿梭的身影,原来,他是在为贫困的手术儿童申请救助基金。后来同事们才知道,赵坚生前曾协助全国各地贫困患儿申报“爱佑基金”超过百例。
云南镇雄、青海果洛,都有过赵坚对外开展援助医疗的足迹。今年7月,他更是主动报名参加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入藏第四天,就与其他援藏干部一起深入当地,为贫困家庭“建档立卡”,为先心病患儿诊治,着手当地医院的儿科建设计划……可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无情的病魔永远关上了他实现壮志的大门。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入选者是无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或许获奖无数、荣誉等身,但每位医务人员内心都无比坚定地认为:每一个经他们救治过来的鲜活生命,才是白大褂上最好的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