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精髓,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窗口,因为这里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常会与各类博物馆不期而遇。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已达138家,展示内容涵盖了城市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时间退回到1949年前,中国人自建的博物馆在上海仅有三家。这一数字的变化,是70年来上海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十分重视文博事业发展,一面接管和改造遗留的博物馆,一面着手筹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纪念馆,并通过接受捐赠或收购等形式,使馆藏文物迅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沪上博物馆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推广、文创开发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日益缩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参观博物馆变成市民文化生活的日常。
1.0版:满足市民迫切的文化需求
博物馆,是上海开埠后新兴的一种社会文化事业,真正起步是在1949年以后。这一年的6月,距离上海解放不到一个月,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便举行了接管上海市立博物馆仪式。同年9月改名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1951年11月14日并入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
1951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指示:对建党初期史迹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兴业路78号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南昌路100弄2号为党成立后的中央工作部(即《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太仓路127号为中共一大会议期间代表宿舍。同年10月,决定将三处史迹分别设为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第一馆、第二馆和第三馆,1952年7月,三个馆的陈列布置初步就绪。
1952年12月,上海博物馆在南京西路325号正式开馆,设10个陈列室。差不多同时,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获批成立,1954年11月在虎丘路20号对外办公。1956年至1966年,韬奋纪念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动物分馆建成开放,嘉定、松江、青浦、崇明等也先后建立了县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的建设,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建筑,不仅陈列面积是河南中路老馆的4倍,形似宝鼎的外观也非同凡响。“开馆当天,市民们涌进博物馆,在和文物见面前先把建筑本身作为风景仔细欣赏。”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忆道。
2.0版:重内涵,提高“可抵达度”
如果说,前期申城博物馆的建设是1.0版,主要满足市民迫切、基础的文化需求,那么新一轮的发展则是2.0版,更重内涵、重品质,提高“可抵达度”。
南上海金海湖畔,一座仿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建筑成为新晋“网红”,吸引众人前去“打卡”,这是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的奉贤博物馆新馆。
嘉定博物馆新馆、广富林考古遗址博物馆、闵行博物馆新馆……近年来,上海不断扩充和优化博物馆版图,均衡整体布局,使远郊地区的市民享受同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了类型丰富、格局合理、具有上海特色的博物馆体系。以常住人口2300万计,每19万人拥有1座。全市博物馆年均参观人数达2000万人次,年均展览数超过600个。
在此基础上,沪上博物馆迈入“脱单”时代:自2017年9月正式启动后,上海博物馆东馆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预计2021年底完成土建,2022年底试开放。今年8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选址紧邻中共一大会址,计划于2021年建成运营并对外开放。此外,上海还将在沿江(黄浦江)、沿河(苏州河)、沿轴(城市南北轴线)、沿路(杨树浦路)重点建设若干博物馆集聚区。
数量和密度的提升,缩短了博物馆与大众之间的物理距离;丰富多样的展陈、细腻周到的服务,则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编写不同的讲解词,这里的“因人施讲”让不少参观者赞叹;上海博物馆举行的“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上,互动展区的可触摸复制品以及盲文说明牌,让盲人观众也能开心“看”展。
近年来,沪上博物馆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场馆,先后举办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等一大批现象级艺术大展。各色教育互动活动也如火如荼,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拓展。仅2018年就推出了2.5万场普及教育活动,本市博物馆文创产品总数已超1.2万种。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也不断创新,已有多个博物馆内的重要藏品都可以通过扫二维码阅读。
3.0版:注重参与感和“用户体验”
“时代在变,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我们目前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优质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以往人们进博物馆只是看个稀奇,现在更希望从展品背后学到更多知识,这无疑对博物馆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未来,3.0版的博物馆将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感和“用户体验”。以上海博物馆东馆为例,这里强调建筑空间与人的交流互动。比如,开放式的文物修复展示将使博物馆的日常后台工作得以呈现在公众眼前;更加注重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专门增设了针对青少年的体验空间;还将有更多的教室、图书阅览、数字影院等设施逐步对公众开放。
“文化主题演绎是一种国际先进展陈理念,目的是把握住人最新的兴奋点,来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杨志刚透露,将来上博东馆展陈设计的一大亮点,也在于此。东馆将有两个新的重要展陈方向,一是“一带一路”建设,二是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前者展现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互鉴,后者则更多呈现上海本土文化面貌和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