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个月垃圾强制分类的上海,在改变人民生活习惯的同时,对整个固废产业有哪些深层次的意义?产业链条上的厨余、环卫、垃圾焚烧等企业如何站上垃圾分类的风口?8月30日,以“探索分类路径、构建无废体系”为主题的2019(第七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开幕。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齐玉梅分享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实践与思考,她表示,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探讨,上海已经初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全程体系建设,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定时定点的不适应、收运系统的不适应、持续行为习惯的培养较难的问题。“对于垃圾分类,未来,上海将继续优化评价指标、完善收运处理系统、持续综合测评排名、挖掘分类减量潜力等一系列措施发力,打赢这场攻坚持久战。”齐玉梅说。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晓虎发表题为《有机固废高效资源化转化》的发言,他认为,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无废城市的要求,有机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水平会超出预期,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有机固体废物总量巨大、成分复杂、有害介质多、污染严重、处置困难等难题,未来科技创新应重点关注。
参会嘉宾体验垃圾分类小游戏
E20环境平台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E20研究院首席行业研究员潘功表示,垃圾分类的意义需要从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多方面考量,它是一项普世规则,需要构建需要系统规划、法规约束、社会认同、全民参与。这项普世规则的建立,构成了“无废城市”建设中生活源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石。
在资本界看来,垃圾分类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招商证券环保及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朱纯阳他认为,垃圾分类将催生整个固废产业链条,预计前端分选市场将达972亿/年、中端输运564亿元、末端处置3667亿元,但也应提防市场乱象丛生、不合理竞争等。
会议现场还发布了《危废处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19版)》,E20研究院认为,“无废城市”建设在改变城市面貌,聚焦解决固废处理处置难点的同时,不仅加速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危废处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细分领域发展,也对城市综合固废管理提出了挑战。
据介绍,论坛由E20环境平台、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