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地块,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作为2019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诊疗中心于去年9月动工,预计将于2022年落成。
“传统医院以治疗手段为中心的学科布局,正逐步转型升级为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布局理念。”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吴锦华表示,市一医院眼科临床诊疗中心将以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科为引领,以国家眼科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具有优势学科品牌的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助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辟出绿色公共空间,建设上海第一家无围墙医院
在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市一医院眼科临床诊疗中心成为第一批立项的社会民生类医疗卫生项目。
由于毗邻市级文化保护建筑虹口区消防站、天然景观带虹口港、著名历史保护建筑风貌区1933老厂房,想在这块“宝藏”之地动工并非易事。针对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等情况,院方特别采用逆作法施工,如同微创手术般精细化操作,既保证施工安全,又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和医院的正常运作。
建设中的眼科临床诊疗中心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包括两幢建筑与一个地下空间。其中,22层高的A楼将承担眼科诊疗的复杂医疗功能,包括门诊、视光中心、智能化手术室、各亚专科病房等;5层高的B楼将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医院教学中心等;3层地下空间则将作为影像科检查及大型设备用房,并引入超市、餐饮等便民服务设施。
整个项目地下一层与基地内原有门诊楼、医技楼等地下室可相互连通,在门诊楼改建后形成整体的建筑群落,并与周边建筑风格和谐共生。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诊疗中心还将专门辟出绿色公共空间,24小时向市民开放,其中地下庭院将成为市民的休闲场所,打造上海第一家无围墙医院。
引入BIM技术,让诊疗中心“活”起来
医疗建筑是最复杂的民用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不仅需要把复杂的医疗专业知识与建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还需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现在和未来大众对于医疗的需求。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投资部主任魏建军告诉记者,项目特别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实现医疗建筑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
哪块施工空间没有利用起来?哪里排线出了问题?通过参数化BIM模型,眼科临床诊疗中心“活”了起来。院方可提前“透视”工程的每一个细节与难点,所有问题都可事先通过BIM进行“演练”,避免了盲目施工和返工损失,让整个施工过程又快又好。截至目前,基于BIM技术,该项目已解决管线碰撞问题2361个,设计质量协调问题79个。
通过“一站式”服务模式,让患者免于来回奔波
今年5月,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文,正式批准市一医院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建设中的眼科临床诊疗中心正是以此为契机,立足国家需求和眼科发展前沿,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致力于眼部疾病预防和诊疗新技术的研发。
吴锦华介绍,市一医院眼科在优化疾病综合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将通过适宜技术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影像阅片技术,加强实时远程会诊和临床指导等网络服务,建设医疗联合体;同时加强医研企协同创新,以临床需求为驱动,积极开展眼科产品研发及转化。
未来,眼科临床诊疗中心将主要围绕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高度近视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眼部疾病,形成“医、教、研、防”四位一体的眼科专科中心。
届时,通过“一站式”服务模式,病患不必再为各种检查在医院不同楼层甚至不同大楼间来回奔波。“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就医体验、更高的医疗水平,让他们在一幢楼里解决所有眼科问题。”吴锦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