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电影《超能查派》中,查派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全智能机器人。而在上海张江,也有一个名字与其很接近的科技公司,就坐落在春晓路绿意环绕的园区里,她的掌门,还是一位女性。
付斌,上海查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查湃”)总经理,在盛产“张江男”的张江科学城,一头短发的她是张江创新创业领军人中较少见的“张江女”。80后的付斌说:“查湃最初就是想要做一个完全智能的产品。”付斌来自东北,今年是她来到上海的第10个年头。如今的她,创业在张江,居住在张江人才公寓,在张江创业并快乐着。
图说:付斌和她的团队
回国为圆“水下机器人梦”
付斌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在日本留学期间,付斌学到了国外先进的水下机器人研究成果。“当我第一次看到可以下潜到水下11000米的机器人时,就意识到,中国更广阔的海洋不也需要这样的技术和产品吗?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有自主研发的、自主品牌的智能水下机器人?”
毕业前,成绩优异的付斌已收到了日本研究所提供的高薪工作机会。但她还是有个“中国水下机器人梦”。2009年,她回到中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团队,当时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研究水下机器人的团队。
在上海交大5年,付斌参与研制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2014年,海马号通过验收,成为中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
自主创业“独角兽”
虽然在研发团队里做得风生水起,还是别人羡慕的“铁饭碗”,但付斌心里的水下机器人创业梦越来越强烈。付斌是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的工学博士,专攻水下无人机领域。另一名创始人金莉萍,是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当时,付斌读到一份资料上的数据,说近年中国从国外采购了20多台深海水下机器人,每台的价格在4000多万元。“那时我就想,我们的深海领地不能被人家的技术抓着,我们一定要自己做深海机器人!”当付斌提出创立国产自主品牌水下机器人的想法后,金莉萍马上双手赞成,并放弃国外的绿卡,回国和她一起创业,成为“金牌拍档”。
2015年,查湃创立后,发布“海峡号”便携式水下机器人产品等。如今虽然公司成立才3年多,总共才二十几号人,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已经销售到国内外,一年销售额就达到近千万元,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
在查湃办公小楼里,付斌正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忙碌着。“我们不搞‘996’,基本上是准点上班下班,但工作的时候精力高度集中,脑子全速运转。”
在研发室,研发人员正在研究水下机器人的控制和驱动系统。在装备室墙上,张贴着几张最近要赶制的订单,有来自中国的水电站的,也有来自意大利的。“最近我们接到为大坝量身定做水下机器人的订单。过去,如果大坝出现渗漏,很可能需要炸掉重建,现在只要让水下机器人找准漏点精准维修,可以节约近三分之二成本。”
付斌说,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做成真正的“中国智造”,而不是“中国制造”,就要在自主创新、品控和客户服务上付出更多,在技术和管理上做到精益求精。因为查湃的水下机器人技术高端,成本比国外的大型水下机器人大大降低,而且生产周期快,查湃的水下机器人很受市场欢迎。产品还服务于中国海军、中交集团、中铁集团等大型企业,远销十几个国家,许多世界各地行业客户慕名前来。
2018年,为了打捞巴拿马籍“桑吉号”沉船,全球打捞咨询公司的专家从荷兰飞到上海,当他们亲眼看到查湃水下无人机时说:“我还以为中国只能生产牛仔裤,没想到中国的高科技也这么强大!”
爱创业也爱生活
如今,付斌已经在上海居住近10年,目睹了上海发生的巨大变化。“2009年,我走出港汇广场的地铁,去往上海交大,当时感觉这里和东京的街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当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许多地方还是一片荒芜。”
在张江,查湃既做研发,也做小型水下机器人的生产、测试,在临港、苏州还有生产基地。付斌和另一名创始人金莉萍都是理工出身的高级专业人才,一开始对于如何运营和市场拓展完全不擅长,但他们做出了一个关键的选择,让张江孵化器作为“梦开始的地方”,“这里几乎具备了创业需要的各种元素,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人才,让公司从一开始就顺利启航。”
在张江创业后,为了减少通勤时间,付斌搬入了张江人才公寓。“这里的人才公寓式高度智能化,刷卡进入,24小时有保安。配置都是有品质且实用的,家电都是一线品牌,可以拎包入住。大厅里有钢琴、会客区,年轻人需要的健身房、洗衣房、便利店、星巴克一应俱全。”
偶尔空下来,付斌会约上一群小伙伴“千里骑单车”,最远的时候一次骑行过近150公里。他们曾一起从交大骑车到滴水湖,用了10个多小时,饱览了上海风景。
在科研之外,付斌还兼任了不少社会职务,其中包括张江科学城综合党委创业支部副书记、张江科学城妇联主席等。“张江现在生活比过去便利很多,蓝蛙、新元素、言几又等都有;但要实现从园到城的转变,还要让张江人在这里工作着并快乐着。要满足他们从居住、休闲、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需求。”
依托张江科学城这个大的平台,付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在现有300米水下机器人产品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自主研发1000米以下的水下机器人,研发出性能稳定、成本可控、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国版’水下机器人。”正是在这一个个“小目标”里,付斌和她的小伙伴们离梦想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