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上海以来,各区高度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及时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不论是痛点难点的“陈年顽疾”,还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都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说:居民送给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感谢信。杨欢 摄
记者了解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展至今,上海绿化市容行业共受理信访320件。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组“边督边改”工作要求,上海绿化市容局对全市绿化市容行业信访件交办情况进行了现场复核。截止到8月2日,市绿化市容局出动核查人员70组次共计196人次,复核13批次共计253件,占全市复核件总数的56%。
图说:整改前的厨余垃圾临时堆放点。长寿路街道供图
临时堆点距小区仅一墙之隔,食物腐烂后臭味熏人虫害滋生
8月6日,记者来到普陀区中环商务大厦,参观被投诉点位的整改情况时,两位大爷半路将我拦下。原以为是附近居民深受其害要前来诉苦,没想到大爷们缓缓拿出一封装裱精美的感谢信,要赠诗一首,以此来表达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感谢之情。
陈先生和桂先生都是家住纺鑫苑小区17号楼的居民,他们告诉记者,小区东侧围墙外的餐厨垃圾临时堆放点,使用至今已有四五年。夏日高温天气下,堆放在此的厨余垃圾散发阵阵恶臭,附近居民路经此处常常看到苍蝇乱飞、老鼠四窜,恶心得不得了。“我们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投诉电话,没想到竟然真的奏效了。”
7月30日下午,接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件后,长寿路街道会同多个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经调查核实,“长寿路518弄小区东侧围墙外为中环商务大厦的“餐厨垃圾临时堆放点”,由上海诚信中宁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宁物业)负责该大厦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厦内商户所产生的湿垃圾堆放在此处,现场检查时的确堆放有数桶湿垃圾。
图说:整改后的厨余垃圾临时堆放点。杨欢 摄
发现问题后,普陀区城管执法部门当场对中宁物业未按照要求设置收集容器、设施的行为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在8月2日17时之前完成整改,同时确保中环大厦内各商户按规定设置符合要求的垃圾桶,从源头上把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中宁物业管理经理何永春告诉记者,中环商务大厦内餐饮店聚集,每日产生的厨余垃圾量很大。自从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后,湿垃圾量更是陡然上升。当初设立该临时点位时也曾考虑到对于居民的影响,但因为中环大厦附近实在难以找到更为合适的替代场地,目前物业只能将垃圾桶和杂物进行转移,尽量安放到与居民区相隔较远的位置,同时在堆放点上加装防晒布,以降低餐厨垃圾存放的温度。“我们已经和环卫单位沟通过,未来将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同时调整垃圾清运的频次,由原来每天1次改为每天2次,时间分别为8时和14时。这样就可以确保商户产生的厨余垃圾被及时清运,避免堆放久了产生异味。”
图说:整改后都园路垃圾站内的废气处理装置。杨欢 摄
湿垃圾分量激增1.3倍,压缩站臭味扰民遭投诉
当垃圾分类碰上夏日高温,激增的湿垃圾给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提出了巨大的考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上海湿垃圾日均分出量已达8200吨,相比2017年增加了1.3倍。
湿垃圾大幅增长,远远超出原有的处理数量,这让不少湿垃圾处理站倍感到头疼。闵行区颛桥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主任汤朝华告诉记者,“原来颛桥镇湿垃圾日均分出量为40吨,自6月开始,翻了一倍不止。7月份的时候日均分出量上涨到83吨,最高峰时一天达到了104吨。夏天高温,湿垃圾激增后涌入站内产生了明显的异味,对周遭居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乎每周都会有人打电话向我们投诉。”
图说:整改后都园路垃圾站内的废水处理装置。杨欢 摄
7月22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赴都园路垃圾站实地督察后指出问题,颛桥镇立即启动了相关整改工作。据汤朝华介绍,为了进一步解决湿垃圾发酵过程中的异味问题,颛桥镇花费了将近500万元,在都园路湿垃圾站增设了废气、废水预处理装置,同时压缩站采取封闭式作业,并加装软帘和卷闸门,通过物理防护来缓解异味扩散。
程盛环保公司项目经理葛勇告诉记者,这套废气处理系统于6月底启用,废水处理系统于7月24日正式启用。“以往未经环保处理过的废水化学需氧量高达4万多毫克/升,但今年起,上海所有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渗滤液必须就地进行环保处理,我们增设这台废水处理装置以后,废水所含化学需氧量已经下降到了500毫克/升以下。第三方监测报告显示,目前都园路垃圾站已经实现了废气废水的达标排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