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5时30分,位于辽源新村127号的江浦160街坊旧改基地上人山人海。墙上的签约率翻过了93.50%,共签约805产,已达协议生效比例条件,但旧改推进工作人员们丝毫不敢松懈,搭平台、讲亲情,为居民早日签约并拿到首日签约奖励而尽最后一分努力。
上世纪的“先进住宅”,70年后的二级旧里
江浦路160街坊辽源新村,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自建公助”房屋。“这是居民自己出资一部分,单位出资一部分建的房子,过去只有单位里的先进员工才能住在这里。”负责160街坊旧改征收的杨浦区第三房屋征收事务所基地经理熊平告诉记者。
房屋的原始设计是前后都带院子,房屋之间间距较大,院子里种植绿化,这种设计规划在当年属于比较先进的,因此当地居民们普遍存在一种优越感。然而如今走在辽源新村的弄堂里,路两旁破旧的房屋一座挨着一座,两个人并排走只能勉强通过。经过几十年发展,昔日“先进住宅”早已面目全非。
几十年来,当年年轻的居民家庭又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人口成倍增长,居民依靠私搭违建来解决实际居住问题。“他们在院子里建起了篱笆,在原来绿化的空间上搭建房屋。”据介绍,160街坊的产均面积在35平方米左右,而户均人数达到6人,1236户居民过着蜗居的生活。
平台搭到深夜,帮助居民尽早实现签约
首个签约日,即便签约率超过了生效比例,但旧改指挥部依然忙得热火朝天。为了给居民搭平台,基地里连一间空的办公室都没有,现场还有不少杨浦的退休律师和法官在给居民讲解政策。27日晚上,三征所的工作人员到一户居民家中搭平台到深夜,终于在“最后关头”帮助居民顺利签约。
这是一户有4名共有产的人家,两个姐姐住在外面,弟弟虽不住在这里但自己没有房产,而哥哥则一家三口住在160街坊,补偿款共700万元。“按照物权法规定,所有共有产继承人都要分到这笔钱,因此实际上住在里面的居民只能分到其中一部分,可能无法承担搬离后再买房子的需求。”熊平说,动辄上百万的财产分配往往引发积压已久的家庭矛盾。
这时候,旧改工作人员就要召集所有共有产人来搭平台,通过讲政策、讲亲情,让他们达成共识,顺利签约。按照房屋补偿规定,居民可以分到三块“砖头”,“第一块砖头”是被征收房屋的评估价;“第二块砖头”是价格补贴,即评估价乘以30%;“第三块砖头”是套型面积补贴,老房子没有厨卫设施,于是政府给予每户15平方米的补贴。
“在分配中,我们会更偏向实际居住在这里的人,保障他们将来的居住需求。”三征所的工作人员前后为这户家庭搭了五次平台,最终达成了姐姐们只拿“第一块砖头”,兄弟之间向有更大需求的哥哥倾斜等细致的方案。“到27日晚上这家人终于顺利签约,要是过了规定期限,他们将损失40多万元的奖励金。”
像这样的共有产家庭,在160街坊非常多,占总数近60%。没有征收时,住在里面的人相安无事,一征收,各种家庭矛盾就会爆发出来。三征所的40多名工作人员连续两个月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地坚守在基地,费尽心力帮居民争取到最大化的利益。
率先尝试“市区联动”全新征收模式
今年2月22日,160街坊启动居民征收意愿征询,征询结果同意率为99.5%。6月28日,一纸“房屋征收决定”和“征收补偿方案”贴到了160街坊。自7月20日,160街坊征收预签约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旧改办推进工作人员、街道与三征所工作人员“白加黑”、“五加二”地投入到基地推进工作中。
江浦160街坊是杨浦区第一个以“市区联动、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全新征收模式开展的旧改基地。“过去旧改征收完全依靠政府出资,但杨浦区的旧改体量大,目前现存二级以下旧里还有3万户,光靠政府的财政有限。”熊平介绍,如今由市地产集团和杨浦区城投集团联手成立一个项目公司,专门为这个地块的旧改征收打造一个融资平台,“市区联动、政企合作” 打破了原有融资难等问题。
区旧改办、江浦街道旧改分指挥部及征收实施单位杨浦第三房屋征收事务所依照各自职能,密切配合协调,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便安排工作人员进驻基地,挨家进户开展前期调查摸底、收集相关材料工作。征收全过程坚持阳光透明,结果全公开。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力量全程参与,提供法律咨询、化解居民家庭矛盾,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160街坊房屋征收初见成效,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快2019年杨浦旧改目标任务的实现,同时深化了杨浦“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聚焦成片,突出重点”旧改推进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