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建襄小学创始人吴佩芳:只要有口气 就要为教育出点力


 

2019-7-26 0:43:07

  沪剧《鸡毛飞上天》的吟唱里,电影《春催桃李》《人民教师吴佩芳》的胶片里,记录并讲述着同一个人的故事——吴佩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一所民办学校——建襄小学的创始人,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的家庭妇女,拿起教鞭,站上讲台,想的,是让弄堂里想读书的孩子都有书读;践行的,是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60多年过去,这份坚守始终没变。

图说:吴佩芳对学生循循善诱。徐汇区教育局供图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吴佩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也成为建襄小学每一位老师的座右铭。

  1958年,吴佩芳和两个姐妹东拼西凑90元钱,在肇嘉浜路一废弃车库办起了小学。这个“弄堂学校”的首批学生来自附近弄堂76个最普通的家庭,有的甚至在其他学校已留了两三级再转来的。这样的生源,吴佩芳没有抱怨,在她眼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是教好学生,而不是只教“好学生”。她鼓励老师“因人而异”备课,引导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和不足。

  建襄小学首批学生中,有一个在公办学校留了三次级的胡海法,11岁了还在读一年级。刚入学时,胡海法因调皮捣乱两次被老师批评,结果班主任被他吐了一脸唾沫,吴佩芳脚上挨了一泡尿。吴佩芳不仅不生气,反而开始反思。她意识到,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无意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此,吴佩芳主动向胡海法道歉,并不断表扬他在学习、生活上所取得的进步。在吴佩芳的循循善诱中,胡海法后来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

  吴佩芳艰苦办学的事迹,被改编成沪剧《鸡毛飞上天》,并被拍成电影《春催桃李》《人民教师吴佩芳》,感动无数人。1978年,建襄小学和附近四所学校合并,转为公办学校,吴佩芳重新出任校长。新建襄小学逐渐以优良的教育质量,成为上海“名校”。“只要有口气,就要为教育出点力。”1986年,吴佩芳被任命为建襄小学名誉校长,成为上海解放后任命的首批名誉校长。退休后,她常回建襄小学和师生聊天;她还参加了市教育工会组织的百老德育讲师团,进学校、下社区、去农村,举办600多场专题报告,义务为30多万名师生讲学。

  在吴佩芳家里,挂着一张她当年在三尺讲台上的老照片。照片里,她身后的板书工整清晰。吴佩芳说,只要当过教师,就永远有教育情结。年近九旬的她对学生、对学校依然有着深深的感情,依然愿意为上海教育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在“上海之巅”欢度“上海之夏”,上海中心推出系
·“沪九条”后首批住宅用地土拍落槌,4幅地块冷热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上海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
·增加市花显示度 激活文化认同 上海市将建白玉兰文
·今年上半年,上海港两大空箱调运中心空箱吞吐量超
·“党的诞生地”首个红色文化沉浸体验展即将对公众
·沪苏湖高铁全线铺轨完成,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上只角”旧改,“巨富长”地块签约即生效!600
·今天,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来了一批女足运动员,发
·上海野生动物园“夜公园”7月1日起开放 上万只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