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牌收音机、海鸥牌相机、大白兔奶糖铁盒装……这些都是谁的设计?在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外的艺术亭台举行的展览“谁的设计·上海风景南京路”除了呈现这些几十年前让人耳熟能详的与南京路有关的名牌,更追问其间的设计。
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自195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 如今上历博所在地为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则位于南京西路成都路口,而“上海风景南京路”中所涉及的正是20世纪60-8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以及当时与南京路有关的、上海的生活设计品。此次展览的策展方“上海风景工作室”此前在淮海路MUJI旗舰店曾推出过形式相似、展品不同的“谁的设计·父辈的设计”展,而此次在南京路的展,也可以看作是对“父辈的设计”的再探索。
“艺术亭台”中的上海风景
展览的所在地“艺术亭台”在地图上的门牌是南京西路207号,然而对于此处的地理解读,每个时代的人会说出不同的地标,当下对“艺术亭台”的地理定位应是:人民公园外,上历博边;当然,说老美术馆边自然也对;不过稍有一点年纪的人则会说,老图书馆边。在“艺术亭台”不大的空间,“上海风景南京路”展览分为墙上和展柜两部分,共展出包括1978年上海实用美术展览海报、80年代蓝棠皮鞋店包装纸、60年代上海人民杂技团说明书、海鸥相机、红灯收音机、中国菊花展入场券、大白兔奶糖铁盒装等30件实物展品,以及一张1980年代中期的南京路简图。
1980年代中期的南京路简图(蓝色为如今搬离了原来的位置,或已经歇业的店铺)
南京路西起美丽园、东接外滩,是上海开埠以来最重要的商业街。在对照80年代商业位置呈现的“南京路简图”中,上海展览馆、凯司令食品店、上海电视台、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华侨商店、永安百货、王开照相馆等依旧在原址;而上海咖啡馆、新华电影院、新成游泳池、上海美术展览馆、翼风航模材料商店、上海杂技场、上海花鸟商店、上海图书馆、中国照相馆、王星记扇庄、老介福呢绒绸缎店、德大西餐社则搬离了原来的位置,甚至不复存在成为了记忆。同样成为记忆和历史的,还有展览中呈现的与这些地方有关的设计品。
展览展出的一个1960年代出品的塑料花篮
父辈的设计,涵盖父辈的共同记忆
因为展览位于上海闹市,不时有路人推门而入,他们都会对展品产生一些共鸣。有一些年纪的看到展柜中海鸥203型号的照相机会感慨说,“这台相机当时要买100多块,我那时工资只有三十几块,只好去买201。”“上海咖啡馆这只罐头,我老早也是买过的。”而年轻一点的,则对大白兔奶糖、光明奶油雪糕、卷笔刀等更为亲切。
姜庆共(左五)向参观者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
展览策划者之一、上海风景工作室美术指导姜庆共生于1960年,此次展览的30件设计实物很多都是他的收藏,在他看来,有些展品和南京路有关,也带着他的个人记忆:
“我小时候,收音机都属于奢侈品,就像现在组装电脑一样,那时的收音机也是家里人自己配零件组装。那时少年宫也有无线电教育的兴趣班,我很羡慕能去少年宫做收音机、做航模的小伙伴们。这些大概都是我小学时代的回忆。”
红灯牌收音机,设计:佚名,约1970年代
展品中有一台1970年代出品的红色的红灯牌收音机。“红灯牌,从名字就可以大约知道这个牌子的时代,不过‘红灯牌’多数是黑色的,这款红色的比较难得,是‘乡村特别版’。这款区别在于声音大、可收的波段多。红灯牌收音机现在网上还有卖,只是在义乌制造了。” 姜庆共介绍说,“做航模,翼风航模材料商店都知道的,这家店在南京路开了近60年,但2011年歇业了。”
弹射式模型飞机材料,设计:佚名,翼风航模材料商店,约1980年代
此外,到上海杂技场看杂技、到风雷剧场看木偶戏、再是上海花鸟商店看花鸟鱼虫也是姜庆共少年时代的行走路线,而再大一点,就开始到上海美术展览馆看展览了。
1960年代上海市人民杂技团说明书及1982年上海电视台的课程表
展览现场展出的一张1978年上海实用美术展览的海报。据考证,“上海实用美术展览”是建国后重要的展览之一,在1950至60年代每两年举办一次,几乎引领了热水瓶、玻璃杯等国产商品的包装设计方向。
1978年的上海实用美术展览之所以意义非凡,是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后首次专业的设计的作品,也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大爆发,展出的成品和设计稿有两千多件,并至全国巡展。这张带有布匹、搪瓷、缝纫机等日常生活元素的包豪斯风格海报,至今看来依旧经典。但遗憾的是,海报的设计者是谁,现在却难以考证。
1978年上海实用美术展览海报,设计:佚名,上海美术展览馆,1978年
马利颜料、海鸥相机,商标变化见证历史
展览的一盒水粉画颜料,勾起了很多人儿时学画的记忆:“我小时候就是用这个包装的马利颜料,但为什么这是上海牌?”
“上海牌就是马利牌,今年马利百年了。” 姜庆共解释说,“70年代的时候,所有国字号都要变更名称不能使用过去的老牌子的名字,所以,马利就换成了上海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又变为马利牌。”同样,永生钢笔也是老牌子,永生笔厂前身为商务自来水笔厂,解放后改名为新华金笔厂。
上海牌水粉颜料,设计:佚名;约1970年(左为上海咖啡店的咖啡罐)
但海鸥牌照相机则是另一个故事。最早上海产的照相机是1958年的58-1型,因为当时没有外国产品来源,就自己研发了上海牌相机,当然也是模仿了西方的一些设计。但因为上海牌产品多是为了出口换取外汇,但国际上有规定,不能以地名来作为品牌商标,所以换成寓意“乘风破浪”的海鸥牌,展览中的一台203型号的海鸥牌相机大约是60年代左右生产的。
海鸥203照相机,设计:佚名,约1960年代
一个小女孩现场写生了海鸥牌相机
除了海鸥牌照相机外,1974年左右,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台盒式录音机也是当时的奢侈品。这个以葵花为商标的盒式录音机虽有借鉴日本技术,在改革开放后,因为进口商品的冲击,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毕竟西方和日本的技术成熟,我们当时可能只用了两三年就出来产品总是不完善的。比如这台收音机就很重,并不方便携带,有一个别称叫‘砖头机’。” 姜庆共说。
葵花牌盒式收音机,设计:佚名,约1970年代
从美工到设计师,“设计”应该隐退在生活的背后
1944年出生的任美君在上海广告有限公司从事工艺美术、广告装潢等设计工作,有很多上海的经典设计出自她之手,对于这个小展览,她也是颇感兴趣。一张写着美术字的展品勾起了她的回忆:
“我们过去没有电脑,美术字都是手写的,其他也都是手绘的。有时候从构思到完成中间有一个漫长的制作过程,不像现在用电脑。以前的平面设计也不像现在,请明星拍照片,过去彩色照片都是要钱。我们自己画设计稿,包括以前电影海报上的人,也是画的。”
电影《牧马人》海报,设计:佚名,1982年
过去,设计工作者叫美工,后来叫装潢,一些国际词汇涌入后,“平面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等头衔层出不穷,大学设计系也一批批地培养设计人才。这也让当下思考,从全手绘的“美工”,到利用电脑完成图像工作的“设计师”,是时代发展了,还是手艺退步了?
同样作为设计师的姜庆共认为,“设计”的理念应该隐退要在城市生活的背后的。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给人用的,再是给人看的。但我们现在把设计放在日常生活之前,这是有问题的。
展览展品
对南京路的发掘,也是对当代上海品牌的再发现
在父辈们的记忆中,“上海制造”是品质保证。过去上海产品几乎都是从南京路的商铺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这次展出的30件设计品中,有18件是从其他地方收回来的,尤其是一个大白兔奶糖铁盒子,是从乌鲁木齐收集而来。这盒1970年代被带去新疆的大白兔奶糖,糖早已不再,但盒子却作为甜蜜的记忆保留至今。这个盒子也从某种意义上还原了当时的上海产品和上海设计。
光明牌大白兔奶糖,设计:佚名,冠生园食品厂,约1970年代
然而,近年来因为网购的发达,南京路逐渐成为了一个旅游地标,观光客到南京路买的或许不再是上海老字号,而是旅游纪念品。曾经南京路河南路口的老介福等老字号所在位置,成为了国外快消品牌和日本大丸百货等大型现代化商场。而南京路上出售的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却多为民国旗袍美女。
和平饭店,标签,设计:佚名;约1980年代
但在“艺术亭台”不大的小空间中,却呈现了1980年代左右的上海南京路风景,在策展人看来,1949年前上海是一番风情,1949年以后又是一番风景。每一个时期都有发展,不能只是一味怀民国的旧。“每一个时期的设计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展览也从设计层面传达了我对上海的认识。”
展览的另一位策展人,上海风景工作室的周祺是一位“80后”,且就住在南京路的后街,她对南京路也是如数家珍。过去淮海路、南京路、四川路是上海三大商业街,但现在四川路在商业品牌的打造上稍显乏力。上海老字号如今多聚集于陕西北路。未来有没有可能也将四川路打造成上海国字号品牌一条街。让人从过去的“淘便宜货到四川路”,变为“买老牌子到四川路”?
黄昏时分“上海风景”亮起的霓虹
对于父辈而言,南京路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记忆,任美君过去在圆明园路上班,下班后经常逛南京路,而《上海文化》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亮看罢展览回忆说:“南京西路老美术馆旁边有一个小厂——静安区上海商业二局饮食公司下属的一个修理厂。我16岁就被分配在这里做了十年工人。后来当了作家,1985年进入了作家协会,今年我64岁了,对于这次展中有些东西都很熟悉,以前南京路的记忆全部是商店,现在是商厦了,”在展览留言本上,他写下“老吴南京西路的记忆完全是一场梦。”
夏日“艺术亭台”倒映的阳光
展览的30件展品中,目前都是“佚名”,这也就延伸出“谁的设计”的疑问,在5月open MUJI那场“谁的设计·父辈的设计”中,有观众提供了一些设计者的线索,上海风景工作室也在试图寻找他们,解开“谁的设计”之谜。“谁的设计·上海风景南京路”将持续至7月30日,而“谁的设计”的展览在未来将继续延伸。
5月,open MUJI举行的“谁的设计·父辈的设计”展览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