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去年上海法定场所内人群吸烟率降至0.96%,违规吸烟劝阻率提高到49.3%。
与此同时,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的控烟相关诉求超过2万件,主要涉及商场、餐厅、医院、学校、网吧、棋牌室等场所。
创建“无烟上海”,还有多少“燃点”?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多个控烟“重灾区”,通过以点带面,查找薄弱环节,提出应对之策。
“你爬上去就知道了”
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站上,位于延安西路、江苏路路口的某大厦,曾被人投诉“满地烟头、乌烟瘴气、屡教不改”。4个月过去了,情况有改善吗?
工作日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该大厦。还没进大门,就看到了烟雾缭绕的场景。门口两侧的石柱旁,有四五个烟民正在“过瘾”——有人接着电话,还不忘大口吸烟;还有位女士两手红指甲,一边划着手机、一边捏着烟头,不时掉落的烟灰翻来滚去……
这一区域虽然位于大堂门外,但头顶仍装有天花板,也未设置垃圾桶和烟灰缸,且系人员进出的主通道,是不是也属于禁烟范畴?
“装了摄像头没啥用,我们的劝阻更是没人听。”大厦的一位清洁工说:“每天一上班能扫到七八个烟头,都是前一天晚上被人随意丢弃的”。
进入大堂,在一楼扶梯口,记者拉住一人询问:“你们这里抽烟的人多吗?”对方意味深长地回答:“你爬上去就知道了。”
从一楼到顶楼,记者拾级而上。在每个楼层的拐角处,都能看到“禁止吸烟”的标志。到了4楼,烟味明显加重,地上还留有两个废弃烟头;6楼和7楼之间、9楼和10楼之间,也有不小的烟味。
突然,记者听到了吐痰声。赶到11楼,没能抓住吸烟的“现行”,却看到了刚刚抖落地上的烟灰。
到达15楼顶层后,记者推开防火门,准备搭乘电梯下行。不料,迎面差点撞上了一位男士。只见他一手捧着塑料盒,里面的水已经泛黄;一手拿着半截香烟,正往这个自制的简易“烟灰缸”里弹灰。
据了解,大厦保安每天都会巡查,一经发现违规吸烟者即上报,“基本上两点钟报上去,控烟办的人三点钟就赶过来了”。但是,由于物业和保安方面没法保存相关证据,导致后续的线索追查、责任追究常常“落空”。
“不听劝的话,也不能硬来”
“我提醒一个小伙子不要抽烟,却惹来一顿打。后来,派出所把人抓走了。可到现在,他也没来道个歉。”
快60岁的叶师傅,2012年8月起就在中山公园附近某商场从事保洁工作。回忆起3个月前的这场“无妄之灾”,他感到非常委屈。
叶师傅每天工作的时间很长,除了要管好商铺门外的公共区域,还要重点打扫厕所。
走进该商场8楼厕所,洗手台、小便池旁的墙上都贴有“禁止吸烟”的醒目提示。但是,浓浓的烟味依旧充斥整个空间。
叶师傅从不抽烟,这几年却经常咳嗽,“可能是被二手烟熏的”。他告诉记者,单这一个厕所,一天就可以捡到三四包香烟的烟头。
这里的厕所虽然都有排风口,但通风设备一直没有运转。叶师傅认为,如果能安装排风设备,烟味可能就不会那么重了。
情况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调查显示,2018年,上海卫生、计生机构和政府机关的男厕所吸烟发生率比上一年均有下降;但在商务楼宇和生产型企业,男厕所里的吸烟发生率分别较2017年上升了0.4%和3.8%。
在闵行、松江等地的汽车保养店,空调开得很大,但公共厕所和休息室里都能不同程度地闻到烟味。
“有些客户会抽烟,我们看到了都会提醒和制止。”银都路上一家洗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部分人都听劝,但不听劝的话,我们也不能硬来。”
室内空间之外,室外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禁烟力度也有待强化。
调查显示,申城16.3%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所在地周围100米范围内,仍设有烟草零售店。
在虹桥机场打车点,记者随机询问7位出租车司机,其中5人会“在没有客人的时候抽烟”。一位司机甚至反问记者:“开车的有几个不吸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