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申城南郊某地,静谧的丛林隐约传来“唰唰”声,一张张涂满油彩的脸庞在丛林里闪出,他们手持步枪和微光夜视仪,以战斗队形交替前进。一番紧张搜索后,躲在树冠中的“嫌疑人”被武警特战队员成功抓捕。这是武警上海总队“魔鬼周”极限训练的一幕。在7天6夜时间里,数百名特战队员在超负荷、高强度训练中经受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限考验。
兵贵神速,利用轨交快速机动
6月14日3时30分,警报拉响,列兵宋科煜迅速穿衣叠被、整理内务,背起沉重的背囊到操场集结。刚入列,就听指挥员在对讲机里喊:“各分队立即按照预案机动!”没有出征仪式,没有任何动员,分布在上海多个营区的特战分队迅速采取不同方式向同一地点集结。
“各分队注意!我们改乘城市轻轨前往目标地,各战斗小组依次登车!”宋科煜和战友们刚到达轨交某站点,便收到临时命令。特战队员们迅速登车。10分钟后,地铁到达预定位置。下车、出站、集结、整理装备,机动一支队特战大队大队长赵存足看了看时间,5时10分,比他预想的提前了近20分钟。
“下面,我们以小队为单位,向目标地点进行武装奔袭,3、2、1出发!”赵存足按下秒表,第二季度“魔鬼周”在10公里武装奔袭中拉开帷幕。
第三天1时许,大雨倾盆,连续几声爆炸惊醒刚刚进入梦乡的特战队员。“营地遇袭,快速撤离!”“所有人员全装奔袭,追剿逃窜的‘恐怖分子’!”搭在营地的一排排帐篷不到5分钟全部撤收,部队迅速集结。在大雨倾盆的深夜,特战小队追剿“恐怖分子”。
行军途中也可能会有“敌情”出现。“爆催弹!前队遇袭!所有人员戴防毒面具,快速通过!”第一小组组长王征涛喊道。丛林中的空气已被污染,没来得及戴防毒面具的队员被呛得头晕。大家在弥漫的毒烟中搜寻队友,很快两名没来得及戴防毒面具的队员被抬了出来。
天渐渐亮了,特战服、作战靴被浸透,大家背着30公斤背囊在雨夜奔袭了3个半小时。宋科煜看着昏沉的天空,知道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
决战“勇士之门”
“今天上午的训练内容很简单,就一个5公里,希望看到大家不一样的表现。”“魔鬼周”最后一天,赵存足难得露出笑脸,这些天的训练成果他很满意。特战老队员刘继伟心里明白,这最后一个课目,绝不会简单。
果然如此,特战队员要在5公里赛道上完成武装泅渡、400米障碍、横渡、30米极限攀登、伤员救护、300米狙击等14个课目,综合评分最高者获勇士勋章。
“报告大队长,我受伤了。”有人低声说。“受不了可以申请退出!”赵存足无情地吼着。士官田开宁看着近在咫尺的勇士之门和大队长手中的勇士勋章,艰难地撕下已和血泡黏在一起的袜子,钻心的疼痛袭来。“我还能坚持!”田开宁简单处理完伤口站了起来,背上背囊继续“勇士之旅”。500米武装奔袭,要穿越13个不同难度的障碍,在评判组不停显示的复杂“敌情”中,不但要快速穿越各种障碍,还要正确领会、处置评判组显示的复杂情况,田开宁忍着疼痛,一路快速奔袭。
“砰、砰、砰!”接下来是识别记忆和房间突入行动,田开宁要在10秒内记下30个随机数字,随后在30秒内对3个房间进行搜索突入并识别射击犯罪分子、解救人质,最后在评判员处写下刚刚记下的30个数字。“一连串课目,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田开宁感慨道。
“快,最后400米冲刺啦!”“冲过勇士之门,你们就是真正的勇士!”大队长赵存足吼道,“经过前面6天极限训练,不少特战队员已体力透支,中途就被淘汰了,能冲过勇士之门,不论时间多少,都值得敬佩!”
12时,一声哨响标志7天的“魔鬼训练周”终于结束。“每一名特战队员,都必须经历这样的训练。”负责此次“魔鬼周”极限训练第一片区的总指挥官于怀同说,“作为反恐一线的战斗员和指挥员,只有经受复杂环境和恶劣作战条件的考验,才能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