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夜,上海城市草坪广场成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博览会”。琵琶演奏家吴蛮和他的朋友们用尤克里里、贝斯和打击乐画出异域风情,以色列曼陀铃演奏家阿维塔尔和叙利亚演奏家乐团尽展一带一路音乐景致……前昨两晚,日本太鼓表演团体鼓童又冒雨上演作品《螺旋》,伴随“太鼓达人”震撼的鼓声和观众热烈的掌声,一起为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户外系列演出圆满收官。
入夏以后聆听一场户外音乐会,正成为不少市民夜间文化消费的固定节目。上海城市草坪广场每逢七月便成为户外纳凉音乐会的大本营。“上海是国内户外音乐会、音乐节的先行者,从节目的丰富性到专业度,吸引越来越多海内外古典音乐家的目光。”旅美钢琴家张昊辰告诉记者,包括MISA在内的沪上露天音乐会水准不逊于纽约和欧洲多个城市,而且“观众更年轻、更热情”,“作为亚洲演艺之都,上海当之无愧”。
户外自然流通的氛围,让音乐与观众的心更近了
“包括柏林爱乐乐团在内的不少世界名团都有在夏季推出室外音乐会的传统,伦敦逍遥音乐节、纽约中央公园音乐会等户外古典音乐节也有悠久历史。”张昊辰告诉记者,把音乐会从室内搬到户外,艺术家在表演时更放松,观演者则没有太多仪式感,更有利于让高雅音乐走进观众。“开门的音乐会”被业内人士视为文化消费升级的趋势,音乐会从室内向户外延伸,不仅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让艺术更介入城市,让文化更融入生活。
数天前在城市草坪广场上,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滴,充满西班牙风情的音乐由吉他大师巴勃罗·赛恩斯·比列加斯奏响。美妙的旋律悠扬回荡,华丽灯光和绵密小雨交织出梦幻色彩的霓虹,近千名市民在自然与音乐的交融中体验艺术之美。
在同一片草坪上,日本太鼓乐团“鼓童”则留下了最独特的“户外版”《螺旋》。“《螺旋》此番亮相MISA是第一次以户外演出形式与大家见面。”导演坂东玉三郎透露,主创特意为上海的露天舞台作了不少删改和创新,12日晚的演出中突降暴雨,鼓童坚持完成表演,近七百位观众也身穿雨衣听完了全场,谢幕时日本艺术家们深深鞠躬、台下热烈鼓掌,场景感人。
过去两年间,指挥家雅尼克携百人费城交响乐团“豪华阵容”就在Maxus大通音乐谷亮相,作曲家谭盾率苏州交响乐团和杭盖乐队上演“交响摇滚”……这些或古典或跨界的户外音乐会,把上海的文化消费星空点缀得更加灿烂。
营造更好的户外音乐体验,考验着主办方的智慧
有从业者告诉记者,一场成功的户外音乐会,离不开音响配置、场地承重、电路电力、设备运输、舞台搭建、应急预案等方方面面。这些年来,上海的户外音乐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无数美好瞬间,有赖于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不断付出。
上海夏天变幻莫测的天气,往往对户外音乐会的观众体验造成诸多影响。而MISA在城市草坪广场举行的音乐会,就充分考虑到了高温和下雨等状况。“我们对入场的每位观众都分发驱蚊贴、清凉油等消暑防蚊用品大礼包,也给他们准备雨衣。”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告诉记者,如今很多乐迷已对天气变化应对自如,无论是酷暑还是风雨,都阻挡不了他们对户外音乐会的热情。
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每年初夏都在松江举行。为让观众能更便捷地抵达与离场,近年来音乐节在辰山植物园与地铁9号线洞泾站之间,安排免费公交短驳车接送。如今上海市民的户外音乐会体验越来越好,观众的自身素质也在不断“升级”。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每次散场后,整洁如初的座位席和不见一片垃圾的草地,就是最美好的证明。
■相关链接
历史上的上海夏季露天音乐会
夏季露天音乐会在上海由来已久。1879年,上海公共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成立,那时一年有冬夏两个演出季,夏季在外滩公园举行露天管乐音乐会。1904年英国《音乐时代》发表报道称,大人孩子都喜欢上海工部局旗下公共乐队举行的夏季户外音乐会,他们不顾炎热去外滩公园欣赏夜晚的演出。1909年,上海公共乐队的夏季音乐会每逢周二和周四在虹口游乐场(今鲁迅公园)举行,周一、周三和周六依然在外滩公园举行。
1922年,上海公共乐队更名为上海工部局乐队。上世纪20年代,工部局乐队在外滩公园和虹口公园举行的夏季露天音乐会大受欢迎。为此虹口公园还搭起专门的舞台、安装隔音板、建造蛋壳形圆顶乐池,音响效果可以让远处观众都能听见最轻的段落;场地用几百个中国灯笼照明,放置1800个帆布座椅,音乐会上座率好几次都达到1400人。夏季露天音乐会的曲目比较通俗,包括门德尔松《芬格尔山洞》序曲、鲍罗丁《中亚细亚草原》、里亚多夫《俄罗斯民间传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