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在日前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劳动经济学学者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分享了最新研究论文报告《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指数构建与检验》。该课题组负责人、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向劳动报记者表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从2010年的0.5120提高到了2016年的0.7003,在6年时间里有了大幅提高。其中,户籍开放度的提高对于该指数的增长贡献最大。
两个维度、四个二级指标
囊括户籍、最低工资等要素
孙文凯表示,在已有的测算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中,大多数的指标体系在变量选择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还仅停留在国家层面,并未考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同。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对价格和数量配置影响最重要的非市场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以及城市之间的分割;第二是部门性质,即国有和非国有,导致了单位所有制的分割。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降低了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造成了城乡与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同时,国有部门的“铁饭碗”和“编制”制度,造成了体制内、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因此,人大课题组基于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由市场化配置程度两个维度编制了中国地级市层面城市劳动力市场化指数,而反映这两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则包括了“户籍开放度”、“国有企业从业人数占比”、“最低工资”、“国有单位职工工资”等,各有对应代理变量衡量。
四座一线城市指数增幅小
其中上海增长最多
重点来看北、上、广、深的数据。在2010-2016年间,上述四个一线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虽然都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都十分有限,即使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上海也仅从2010年的0.5936增长到了2016年的0.6502,增长不足0.06。
由于四城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增长缓慢,因而在2010-2016年间,其在全国的排名也有了大幅下滑。广州和深圳在2010年时在全国的排名还分别位居第28位和第62位,到2016年时就下滑到了第172位和第233位。北京和上海在2010年时的排名就不高,到2016年时更是下滑至第251位和第246位。四城的组内排名在2010-2016年间保持稳定,由高到低依次为广州、深圳、上海、北京。
从国有职工工资指标来看,北上广深四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北京和上海的国有职工工资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增长缓慢,在2010-2016年间北京的国有职工工资指标得分仅增长了不足0.01,上海的国有职工工资指标得分也仅增长了不足0.06。广州和深圳的国有职工工资指标得分较低,其增长速度虽快于北京和上海,但总体而言也较为缓慢。在2010-2016年间,广州的国有职工工资指标得分增长了约0.07,深圳的国有职工工资指标得分增长了近0.09。
从国有从业人数指标来看,北上广深四城都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且都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其中上海的增长速度最快,其国有从业人数指标在2010年时还处于四城中的最后一名,到2016年时就已攀升至四城的第二名,增长幅度超过了0.15。深圳的国有从业人数指标从2010年开始就处于较高水平,六年间一直位居四城中的第一位,增长了约0.04。
提高劳动力市场化
要深化户籍和国企改革
孙文凯表示,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劳动力数量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推动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户籍开放度的提高和国有从业人数的减少,许多先前劳动力市场化指数排名较低的城市在2010-2016年间排名大幅上升。而劳动力价格指标在2010-2016年间不升反降,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决定机制仍受到许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为深化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提高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一方面必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削弱户籍歧视和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另一方面必须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消除国有企业的垄断力量,减少价格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