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一年只排一部戏”,到如今年演出场次已超过一万场,市场份额超过60%,上海全市300多家注册民营院团正逐渐擦亮自己的“民”字招牌,成为上海演出经济中一台动力十足的引擎。
上海市民营院团创新发展研讨交流会日前召开,与会的15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院团,几乎都有了较为完整的“三年创演计划”或“五年创演计划”,优质的剧目创作,让民营院团的市场道路越走越宽,不少院团还将登上海外一流艺术舞台。
刚刚与国际钢琴大师阿格里奇成功合作,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明年将为香港艺术节创作演出大型舞台剧《凯撒大帝》,还收到了2021年在美国林肯中心委约演出的邀请。创演计划排得满满当当,国际交流步履不停。
像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这样频繁“走出去”,打开国际市场的民营院团,在上海不是孤例。徐俊戏剧艺术中心的创演计划已预排了五年。2020年,他们将与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展开剧本合作,推出大型音乐剧《赵氏孤儿》。
越来越多的民营院团在创作题材上响应时代热点,回应市场需求。文慧沪剧团正花大力气打磨《四月歌声》。同时,勤苑沪剧团将推出原创沪剧《一诺千金》;安可艺术团将创排抗战题材话剧;锦辉剧社自明年起的三年间,有十多部全新剧目已经排上创作日程,其中《大弄堂》《苏州河的女儿》等都十分贴近市民生活。
民营院团的市场道路越走越宽广,既得益于政策的有效扶持,也离不开院团自身的努力。在管理和经营上,上海民营院团几乎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作品不仅要创排出来,更要能演下去。”上海现代人剧社的复演率达到七成,社长张余说,在不断听取市场意见的过程中“改”出精品,能形成品牌优势。徐俊戏剧艺术中心则注重剧目建设,用作品带动人才培养、改进运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