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扎扎实实的一年学习,是我进入电影行业的‘背书’和敲门砖。”1989年出生的丁宇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单元入围项目《大好》的制片人。就在四年前的夏天,这位当时就读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计算机博士学位,入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专业,接受一年制非学历职业教育。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电影工业化”成为讨论热度最高的关键词,各类工业化人才中,具备综合素质的制片人更被认为是奇缺门类。“探讨中国电影工业化,要从基础设施做起,影视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布局是基础中的基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说。
一个人的眼光,决定其职业生涯的质量。一座城市的眼光,考验对产业的深入理解。近年来,上海电影在健全电影工业产业体系的拓新之路上大步向前。其中,对人才的培养与重视成为基石。
专业化教育匹配现代电影工业
经过多年培育,上海国际电影节正以专业化的眼光和服务,配齐电影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以电影市场为例,各展商按产业布局特点分布,法律保障、金融支持一应俱全,电影工业、产业的路径清晰可见。今年新设的“电影人才培养主题馆”中,汇聚了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香蕉计划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院校和机构。
北京有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曾有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某种意义上,今天的上海电影教育可以视作当年“专科”精神的一种延续,但“专”的方面更加匹配现代电影工业。以2014年落地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为例,针对目前中国电影产业部分领域人才紧缺的现状,首期开设电影制作、3D动画与视觉特效设计、视觉媒体声音设计和影视造型设计四大专业。所有学生一年要完成相当于一般大学五年半的学时课程。学校教学实行严格“晋级制”,学员组成团队每两个月就要提交一次作品,制作水平不达标者不得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即便是此后陆续开出的电影表演等“传统”专业,也因其双语教学环境,更加适应于当下合拍片制片环境。从人到项目,正如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詹姆斯·格里芬一开始预测的,“用电影工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手段培养影视人才,上海将成为电影生产制作的中心,吸引世界一流制作企业、一流项目入驻”。
需要真正的创作型制片人
中国电影工业最缺哪些人才?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陈旭光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每个环节都急需人才,从某种角度来说,摄影师、美工、后期人员等不同环节的人才都很重要,但最缺的是具备综合性素质的制片人——一个懂经济、管理、艺术、市场,能管人、管钱的制片人。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艺术总监陈大明说,中国电影缺两类人才,一是专业化人才,“大家都想去当导演,没有人做道具、灯光或剧组其他具体岗位”;还有一类是创作型制片人,真正的制片要了解故事、剧本,更多的是了解人物,“我们缺真正的创作型制片人,有激情、懂剧本的制片人”。
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是北美另一所王牌电影院校。据统计,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校友迄今为止获得34座奥斯卡小金人。由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支持,2015年起,上海科技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合作开办影视制片人、导演、编剧班,项目惠及全国从业人员百余名。
在上海,多元多层次的电影职业教育为电影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产业能力锤炼。“做电影,要人气、财气、名气、精神气。来上海,你要的这一切都有。”一位业内人士几年前的这一预判,正在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