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初中就开始接触细胞、遗传等知识,还会涉猎人体系统、动植物的各种基本分类与特征等,这次公众日的体验主题,比如观察肥胖模型的老鼠、观察脂肪细胞、观察白血病细胞、观察蜗虫再生等都很有趣,也与我们平时的授课内容很贴近,让同学们到实验室里亲身体验一下,他们也越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一位初中生物老师带队参加完日前在上海营养与健康所举办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后由衷地感慨。
以“营养新视界”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2019年公众科学日日前拉开帷幕。活动中一批实验室集中向青少年和公众开放,“解码人类基因组”、“走近神奇的心脏”、“多彩而又神奇的再生世界”、“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十多个主题科普互动实验,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我们该吃什么,怎么吃?在“对话科学家”活动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廖侃研究员以为“营养与健康”为题,为市民做了一场诙谐幽默的科普报告。从科学视角解读了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以及如何从美味佳肴中得到均衡营养,促进健康。来自本市及长三角地区部分学校的学生代表还与廖侃研究员进行了科学对话,讲述了他们对一些营养学问题的理解,并得到了科学家的点评和鼓励。
当前,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和社会负担。中国科学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应浩研究员则以“肥胖与科学减肥”为题,带着听众一起揭开脂肪组织神秘的秘密,让大家获知肥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肥胖会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还介绍了如何科学减肥、精准减肥,探讨最佳饮食榜单和卡路里限制饮食。
“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点是“关口前移”,强调从治病到防病的根本性转变,营养科学的普及就是慢性病防控的一个重要的“前哨阵地”。围绕这个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养,提升营养工作科学化水平。着眼于此,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所举办的2019年度“公众科学日”大型科普活动,把高端科研内容科普化。活动中除了邀请科学家就一些公众关心的营养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科学解读,还开放了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肿瘤与微环境、计算生物学三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的多个课题组,让社会公众与科学有机会“亲密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