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里”
作为坐落于上海闹市之中的石库门建筑群,曾经创造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多个第一:老渔阳里2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和陈独秀在上海的寓所,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曾在这里成立;新渔阳里6号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通讯社——中俄通信社。
沿革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新渔阳里6号正式命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上海市委和共青团中央在新渔阳里6号筹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并于2004年建成开放。15年来举办大量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接待逾百万参观者。近年来,随着党史、团史研究深入和展陈手段的日益月异,为了进一步在新时代更好发挥渔阳里的教育阵地功能,作为上海“党的诞生地挖掘宣传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2018年8月起,“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历时8个多月。
本次改造在纪念馆内部设计上力求复原渔阳里的江南文化特色,复原渔阳里的石库门建筑特色,在展陈内容上聚焦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2年团的一大召开期间,渔阳里和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在中国革命与青年团建立初期发挥的历史性作用。尤其是强调了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党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委员会得以相继成立并逐步发展。
蝶变
全新亮相的纪念馆一共分为六个展区。一楼为“序厅”和“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两个展区,序厅设立了青年团八位发起人雕塑,设有入团宣誓和微团课区域,互动体验区能通过电子屏互动展示团的基本知识和青年英烈事迹,实现团员网上签到。
二楼展厅则以时间为序,分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创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外国语学社与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和“从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建立到团一大的召开”四个展区,以更加丰富的史料和文物,更为新颖的多媒体呈现和艺术表达,回顾百年之前的红色足迹,感怀革命青年的爱国情怀。改造之后,有不少史料和文物均是首次展出。
在纪念馆改造的同时,位于广场东侧的广场在与锦江国际集团的共建推进下,也由曾经的公共停车场改造为渔阳里广场,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广场设置了“青春赞歌”中国青年运动史大型浮雕墙与“青春足迹”步道,以艺术雕塑回顾中国青年运动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
同时,渔阳里6号的弄堂环境和居民部分生活设施在本次改造中得以修缮,让渔阳里内外既呈现青春气息,又体现城市温度。
“微”课堂
据了解,完成改造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于2019年4月30日开始试运行,五一小长假期间均面向公众开放。今后还将在纪念馆序厅开设“微团课”,成为青年团员主题教育课堂,纪念馆每逢周一闭馆。
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和渔阳里旧貌换新颜,必将激励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