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近日发表“全球吃饭报告”。其中,中国式饮食成为“吃饭错误重灾区”,高钠饮食、水果不足、杂粮不够成为三大错误。怎么吃才健康?上海人家有了权威指南。今年3月起,市政府向全市800多万户家庭发放的“健康大礼包”,让市民形成健康饮食行为,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每天买菜前看一看
家住浦东新区高桥镇的陈阿姨手中多了一本小册子,家里冰箱上多了一个小圆盘。“每天买菜前,翻翻‘小册子’,转转‘小圆盘’,让全家人吃得健康安心!”她笑着说。陈阿姨说的小册子,就是《上海市民膳食营养知识读本》;小圆盘是配合读本发放的工具——平衡膳食营养速查盘的冰箱贴。
翻开小册子,“10种明星全谷物”“我爱蔬果,‘好色’有理”“每天一个蛋,蛋白蛋黄都要吃”“乳糖不耐受,怎么喝牛奶”“晒晒‘盐账单’”……第一至第五章,从膳食宝塔第一层谷薯类开始,到第二层蔬菜水果类、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第四层奶类大豆和坚果类、第五层烹调油和盐,将“层层”饮食要点深入浅出进行健康教育;第六、第七章则从运动和饮水、智慧饮食入手,“日行6000步,能量消耗达标”“当一名合格的‘外食族’”……根据当下市民饮食健康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科普宣教,让健康理念潜移默化融入百姓生活。
帮助判断膳食结构是否合理
医学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不断改善,但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市民食物消费、能量及营养素摄入和健康状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2017年在全市范围开展“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民膳食与健康状况喜中有忧:膳食能量和产能营养素摄入能满足日常需求,但膳食结构欠合理,主要表现为畜禽肉类和烹调油盐摄入过多,谷薯类、蔬果类、乳类和大豆类摄入过少;营养素缺乏与过剩并存,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不同年龄人群的膳食摄入存在差异,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欠合理等。
针对市民普遍存在的膳食营养问题,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营养学和食品安全领域专家精心编制《上海市民膳食营养知识读本》,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基础,详细介绍“吃什么”“怎么吃”,指导市民优化膳食模式。“读本+工具”,让市民学起来更轻松。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专门配套设计1个平衡膳食营养速查盘的冰箱贴,同时委托上海电视台承制4条公益宣传片投播,在多渠道平台投放,同时开发“微信小程序”:能量速算——市民只需扫描小程序码,输入性别、年龄、身体活动水平,以及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和量,即可得出一日三餐摄入的总能量值,并判断膳食结构是否合理,还可以分享给朋友。
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表示,今后,上海将进一步依托健康城市建设行动的推进,不断提升市民营养知识水平,促进市民营养状况改善和健康水平提升,有效减少或预防慢性病发生。
另悉,本市预计在上半年完成健康大礼包入户发放。如有市民没有拿到,可以向所在居委会反映,有关单位将补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