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召开“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上海发起建立全国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将围绕推动顶层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先行区域、优化纠纷化解机制、打造研究智库方阵等8个方面,推动各方形成合力,优化营商环境。
据悉,今年2月12日,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关于建立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发起建立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旨在推动各方形成合力,聚焦政策制度强化系统研究,增进政府和市场的有效沟通,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意见》规定,法治保障共同体由市委依法治市办发起,由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相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法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学会协会、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单位组成。
记者了解到,法治保障共同体主要采用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聚焦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制度瓶颈和体制机制问题,将围绕推动顶层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先行区域、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发挥司法保障职能、优化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制度宣传解读、打造研究智库方阵等八方面的任务,推动共同体成员单位协同开展问题研究、政策制定、宣传培训、评估优化等工作。
其中,在优化纠纷化解机制这一项任务上,法治保障共同体将推动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降低解决争议的法律成本,完善仲裁、调解、公证与诉讼的衔接机制,促进境外知名仲裁机构与本市仲裁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此外,法治保障共同体将探索建立先行区域。探索在本市若干区域,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先行区,研究试行法律法规调整的简化程序,推动实施新兴领域的概括式授权,保障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进。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表示,目前,长宁区拟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先行区,手续正在审批当中。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表示,下一步,法治保障共同体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法律体系持续完善。一方面,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研究推动相关改革事项涉及国家层面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相关规定的调整工作。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涉及本市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提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效能等制度安排的落地落实,并为本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相关举措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保障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二是深入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日前,围绕落实《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总体部署,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率全国之先,对市场主体的34项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处罚。下一步,将继续围绕进一步细化行政处罚裁量权、打造免罚清单2.0版本开展深入研究,努力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
三是探索建立法治保障先行区域。积极稳妥推行先行先试,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全市范围选择少数区域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先行区。结合区域特点,研究试点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人工智能产业等新兴领域的概括式授权等相关制度,加大力度优化制度供给,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培育探索法治路径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