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海本地的“十三块六角”吗?乌龟的背壳由十三块六角形的图案组成,故上海称本地龟为“十三块六角”,可而今却已难觅其踪迹,罪魁祸首,竟是被我们当成宠物来养的巴西龟。殊不知,巴西龟是极具入侵性的生物之一,其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野外条件下基本没有天敌,若它大量进入江河、湖泊、水库,会与本地龟抢夺食物,威胁相关物种的生存,对原有生态链造成极大破坏。
而火遍全国、被视作幸运符号的“锦鲤”,由于其杂交属性,一旦被放流到自然水域,会导致鱼类基因混杂和本地种的退化,实乃环境之大不幸!
昨天上午,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青浦区人民政府在青浦东方绿舟公园联合举办了以“共抓大保护,共护一湖水,共创生态城”为主题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和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共同承办。活动当天还邀请了社会各界150名代表作为志愿者参与,共同见证鱼苗游向淀山湖中。
放流活动现场。(李彦摄)
此次放流分为陆上放流和水上放流两个部分,陆上是通过在岸边设置的滑坡放流,以有效减少放流过程中对鱼体可能造成的损害;水上则采用2艘活水船放流,有效保障运输过程鱼苗的存活率。活动共放流各类鱼苗共计约20万尾,包括鲤鱼1000公斤、鲢鳙2500公斤、花 500公斤、鳊鱼500公斤、鲫鱼1000公斤、淀山湖土著鲌类200公斤,均为一龄鱼种。
待放流的鱼苗。(李晔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民间放流(“放生”)活动的逐渐增多,放生规模越来越大,其中不乏不科学、不规范的放生行为,不仅未起到正面作用,反而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心地善良的放生者或许并不知道,自己正充当着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帮凶的角色。如小龙虾,擅长打洞,会破坏农田,威胁水库或大坝;
清道夫,会大量吞噬鱼卵和鱼苗,现已对珠江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淡水鲳鱼,属凶猛鱼类,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福寿螺,会污染水体,传播寄生虫,引发脑膜炎;
雀鳝,被誉为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类,卵有剧毒,有“淡水鱼杀手”之称,会破坏原有的生物链,影响其他鱼类的生存;
而杂交种锦鲤、异育银鲫等,可能造成自然水域鱼类基因混杂和本地种退化。
那么,哪些物种适宜增殖放流呢?譬如本次放流的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能大量滤食和摄食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从而达到净化和改善水质的目的。放流前,渔业部门对放流水域水质情况进行了检测,确保水域环境适合鱼类生长,并对放流鱼苗进行了种质鉴定、药残和疫病检测,确保水域生态安全。通过放流这些不同品种的鱼类,能有效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群体,改善生物种群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让优质鱼种回归自然,进一步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每年的2月16日-5月16日,是上海市内陆水域和黄浦江为期三个月的禁渔期,选择在此期间放流,将禁渔管理与增殖放流有机结合,在保护的同时主动修复水生生物资源,确保放流鱼苗有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使其野外存活率大大提高。据透露,本市将继续在淀山湖、黄浦江上游、长江上海段及杭州湾上海沿岸等重要水域实施放流,计划放流各类苗种超过1亿尾,放流品种20余种,除了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常见品种,还有刀鲚(俗称“长江刀鱼”)、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中华绒螯蟹等特色名贵品种,黄姑鱼、华鳈、似刺鳊鮈等试验性品种的放流,力图进一步提高水域生物多样性水平。
增殖放流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本市渔业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民间自行开展的放生行为,也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科学放流、规范放流,合理选择放流品种,严禁将外来种、转基因种、杂交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如凶猛鱼类)放入自然水域,防止对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