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刊发《200多家生鲜“货栈”在社区“遍地开花”,便民快捷为啥投诉那么多?》一文,披露了“叮咚买菜”社区生鲜“货栈”噪声扰民,地上地下环境卫生堪忧的情况。报道上线后,一些居民来电反映小区附近其他的生鲜便利店,虽非“货栈”,但同样噪声扰民。
“妙生活”生鲜超市,噪声搅人清梦
浦东新区东建路爱家亚洲花园居民周女士反映,楼下原先的面包房自去年秋天成为“妙生活”生鲜超市以来,其制氧机等保鲜设备噪声烦人,严重影响家人正常生活。 周女士告诉记者,她母亲刚做完肺癌手术,小孩上学每天需要早睡,丈夫工作三班倒,白天要休息。“‘妙生活’虽有打烊时间,但保鲜设备24小时开机,嗡嗡低频噪声让全家人叫苦不迭!”“除了各类低频噪声外,晚上整理货架等各种嘈杂声,基本要到凌晨0时后才消停。次日一早5时刚过,家人又被‘唤’醒,因为送货的到了。”
27日下午,记者走进该超市,只见水果、蔬菜、奶制品等琳琅满目,可随意选购。超市里间开设专门的水产区,水循环泵、增氧机等呈开启状态。而在周女士家中,紧闭门窗的的朝北房间,记者静听片刻,细密轻微的嗡嗡声持续不断。周女士夫妇指着超市楼顶的两台空调外机,满脸愁容:该超市一共有包括冷柜外机、海鲜制冷机等在内的6台保鲜外置设备。除放在超市楼顶外,有的还置放于二楼居民北窗户平台上,有的则位于居民楼南阳台下。
△浦东东建路“妙生活”生鲜超市内的水产区。
延吉中路118弄望春都市家园小区王女士同样投诉“妙生活”生鲜超市。今年1月初才开张的这家生鲜超市,为了给水产品保鲜,竟在小区4号居民楼北侧外墙边,放置了6台空调外机,噪声不断,扰民严重。记者现场看到,该超市紧邻小区大门西侧,位于沿街的4号居民楼1楼。超市正门口,两位快递员正在装货。超市内部北区,专门辟出了一块占地5平方米左右的水产区,养殖活鱼活虾、蛏子等。其空调等保鲜设备外机都置于小区内,其中两台大功率空调外机还“蹲坐”在距4号楼大门仅60厘米处。
△延吉中路“妙生活”生鲜超市,将多个空调外机置于隔壁望春都市家园小区内。
△延吉中路“妙生活”生鲜超市,内设水产区,将空调外机等多个保鲜设备置于隔壁望春都市家园小区内。
不需办理前置环评,但环保责任不能免
记者调查发现,有关职能部门对居民的投诉可谓“闻风而动”,居民们对此表示“点赞”;但同时对后续“有始无终”,也深表遗憾。如周女士表示,在居委会协调下,“妙生活”承诺整改,但后续音讯全无;浦东环保部门现场检查发现,鱼缸增氧、气泵工作、楼顶冷冻机组等噪声影响周边居民,环保部门要求该超市通过加装减震吸音棉等缓解噪声,但对方并未理会。杨浦区环保部门则希望望春都市家园小区物业、店家、当事人协商解决。
如何看待嵌入社区的生鲜“货栈”、生鲜超市等噪声扰民问题?这样的“新生代”电商在社区开设前,是否需要前置环境评估?伴随“新零售”、新业态出现的环保等短板问题,又该如何弥补?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根据国家《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有关规定,制氧机、制冷机、空调等产生的噪声属于商业经营活动中有关设施的噪声,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使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对超标的,执法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根据市生态环境局印发的《上海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项目类型(2019年版)》(沪环规[2019]3号)附表第68条的有关规定,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普通仓储、物流配送项目可豁免办理环评手续。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列入《豁免名录》的项目,虽然不需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手续,但不免除建设单位应当承担的环保责任。因此,生鲜冷库排放的污染物应符合国家及本市有关法律、标准和技术规范。市生态环境局在做好全市生态环境工作监督管理的同时,既为合法经营的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又要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要引导新业态健康成长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有时,居民明明感到嗡嗡声响,可环保执法部门的检测结果却显示符合标准。这里可能存在标准滞后、监测难以同步、监测手段有限等技术性障碍,也不排除因体质、心理素质、关注度等带来的个体差异。
一方面,企业达标排放噪声仅仅是经营的最低要求。要想承担社会责任,做有道德良心的企业,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环境行为管理,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利益,通过扩大居民参与度,让居民切身感受到企业在环保方面付出的努力,从心理上消除不适。另一方面,鉴于今年的315消费日主题是“信用,让消费者更放心”。环保等部门能否从中受益启发:如在对企业信用的评定过程中,将周边居民对企业的环境投诉纳入其环境信用评价,并加以公示?其实,无论是对生鲜电商,还是其他新业态、新模式,总归要既包容又审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便捷和烦恼总是在成长中相伴随,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