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风口来得这么快!”今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曲阳创业者王群龙借鉴荷兰模式的创业项目“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设备”也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日前,王群龙的项目在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的帮助下正式落地同济虹口绿色科技产业园。
图说:王群龙团队项目获得第十二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王群龙 摄
借“外脑”引入国外先进技术
垃圾,特别是湿垃圾,湿哒哒、臭烘烘,让人弃之唯恐不及。据统计,虹口区日均产生湿垃圾144.2吨,而餐厨垃圾占到了一半以上。每天,这些餐厨垃圾从大大小小的食堂、餐饮企业运出,由专业公司运送至中转站压缩,再拉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处置。有没有办法就地处置,既节省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又不会在转运、填埋的过程中污染环境呢?王群龙“盯”上了这些臭不可闻的餐厨垃圾。
30岁的王群龙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工专业,一直潜心于环境工程事业。在创建第一家公司的过程中,他发现荷兰通过就地处置餐厨垃圾,使之变成仅为原体积1/12的肥料,这样既解决了垃圾污染问题,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两年前,王群龙和来自同济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几位科研人员一合计,决定就国内餐厨垃圾处理情况立项探索。
图说:创业项目的餐厨垃圾处理流程。王群龙 摄
在曲阳路街道创业梦想屋孵化下,他们借鉴荷兰模式,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经过专业机器研磨,通过真空管道输送至机器进行脱水和生物处理,油水分离后,经过再次处理,废弃油脂可以制成生物燃料,水可直接排入污水管道;在剩余的固体垃圾中加入菌种,经过恒温发酵、反应,可制成无味、无菌的有机肥料。
“驯化”菌种开展本地化应用
针对国内餐厨垃圾的特点,目前王群龙团队已成功改良了荷兰餐厨处理设备,并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成功“驯化”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普适性菌种。
图说:该项目获得2018飞马之翼虹口区国际创业大赛11强。王群龙 摄
据介绍,王群龙公司生产的一套中型设备可日均处理1吨餐厨垃圾,适用于中等规模的食堂或者街道层级的餐厨垃圾处理。现在,他们研制的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设备已在威海、广西两地的大型食堂试点。下一步,王群龙打算在上海的街道试点推广,以助推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规范实施。
一批绿色环保企业获扶持
据介绍,同济虹口绿色科技产业园是同济大学与虹口区政府联合打造的创新创业与产学研合作基地,意在发挥同济大学环境学科优势和知识溢出效应。目前注册企业100多家,其中80%为绿色环保企业,现已引入“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分中心”等机构。为服务好这些企业及机构,去年曲阳路街道成立了社区创业就业服务联盟,整合开业服务、人才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政府部门和机构,聘请上海财大创业学院的专家作为社区智囊团,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并聚集区域创新创业资源,搭建了各类平台,助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做实联盟,在创新合作、服务联动、资源对接三个方面,为王群龙这样的创业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进一步助力垃圾分类的社会化运作。 |